媽咪愛心粿

茶粿,身邊朋友最愛小吃之一。從小,媽媽都會自家製作,基本上有兩款,一是紅色、一是啡色,小時候沒問因由,有得吃就吃。長大了,才知道粿原來種類繁多,當中還包含媽媽的愛意。

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潮州、客家、閩南、台灣等地都有自家配方、用色、餡料等,款式包括紅龜粿、碗粿、菜頭粿等,有餡的,無餡的;有鹹的,也有甜的。而最為港人熟悉的,莫過於潮州茶粿,用米粉、麵粉、薯粉等製成,專為祭祀而製,也有為嫁娶喜慶而做的,種類同樣多得很。有說潮州人之所以愛吃茶粿,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地人愛喝濃濃的功夫茶,而以粉搓成的茶粿,由於口感豐厚,味道具層次,跟功夫茶最為搭配,故有「茶粿」之稱。

外形如水滴、桃紅色的茶粿是潮州紅桃粿,當地人指其外形似蟠桃,寓意長壽健康;而閩南人也有相近似的紅龜粿,粿面如龜,同樣有長壽之意。兩者一般以糯米粉加食用色素製成,口感煙韌,這跟小記媽媽炮製的紅粿最近似,由於是家庭手作,不會找來龜印、紅桃模等輔助,只靠人手搓成。不過雖說簡單,每個粿還是圓鼓鼓的,很可愛。媽媽又會在紅粿內放綠豆蓉,預先蒸至軟腍及調味,入口微鹹,一般在農曆年前製作,當作賀年糕點品嘗,以中慢火煎香吃,糯米皮煙煙韌韌,外脆內鹹香。

媽媽有時也會做一款放甜餡料的,啡啡的外皮以黃糖煮成糖漿,與糯米粉搓成皮,餡則是自家以白鑊炒香的黑芝麻與花生,並以石磨磨碎。我家稱之為甜粿,一般如手掌般大,但媽媽會多做幾個比掌心小一點的,稱之為「米龜」,原來鄉下興在農曆年時將之放在米缸內,代表「米歸」,即常滿之意。一般會在新年後煎香佐茶吃,這是爸爸的至愛,他可以一口氣吃上三、四個。到了近年,發現甜粿與紅粿的甜鹹度愈來愈輕,原來是媽媽偷偷減了分量,見各人大了有牙力,她又將花生磨得大粒一點,令口感豐富。讓家人吃得更滋味和健康這份心思,相信只有為人母親的,才會如此細心和體貼吧!

Beli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