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湊夢境 了解潛意識

每次從夢中醒來,雖然很快便忘記夢裏的畫面,但整晚大腦猶如活動一場,沒有得到充分休息以致翌日呵欠連連;加上反覆出現的夢境,相似的情節容易令人困擾,彷彿潛意識有甚麼想告訴我們似的,卻從來找不到答案。據專業解夢師表示,精神疲憊未必跟發夢有關,而夢境內容正如提示,只要把相應的情節和人物抽絲剝繭,便能拼湊出自己潛意識真正的想法。

有助緩和情緒

好多人都會問,為何會發夢?雖然現時為止沒有人能夠解答這個問題,不過有科學家的研究指出,當我們發夢時,眼球會處於快速移動的狀態,而發夢是人類和動物的身體基本需要,有助整理記憶、修復情緒及維護身體,有醫學家亦推論發夢時骨髓會釋放物質預防疾病,同時亦有助小朋友神經系統、思維能力及智力發展,對生理及精神健康都有正面的幫助。基本上一晚睡眠可分成深層睡眠和淺層睡眠兩種,且是間隔進行,當深層睡眠的周期完結時便會進入淺層睡眠,每晚大約有4至5次周期,每期90分鐘,周期間我們會有10至20分鐘時間「發夢」。

緊張易發噩夢

發好夢固然佳,但晚晚噩夢纏身的確令人「無覺好瞓」!很多人覺得發夢等如整晚大腦不斷運作,未能充分得到休息使人翌日累上加累,不過據專業解夢師周柬妮(Kanny)表示,睡醒後精神疲憊與發夢並無直接關係,「發夢是人體的正常需要,加上睡眠時腦部的活動能力不高,所以發夢並不會令我們感覺疲累。相反香港人生活工作壓力大,很多時睡前精神都未能放鬆,當身心壓力猶在,緊張的情緒便很容易發噩夢,於是醒來特別累,成為惡性循環。」發噩夢與壓力有關,而發夢是最接近清醒狀態,當精神緊張加上畫面恐怖會容易令人扎醒;相反好夢酣甜就會繼續沉沉睡去,所以通常我們記起的是噩夢多於好夢。

重組記憶找答案

有說發夢的內容都是潛意識的話,代表腦中真正的想法,但對於零碎的畫面,又應該從何解讀?Kanny解釋:「潛意識基本上會採用故事形式跟我們對話,它可以用任何的形象比喻去說故事,不一定是指向特定的人和事。不過夢境記憶是會退化,所以有時醒來只記得零碎的片段,但我們可以將重要的人物、場景、事情嘗試連結起來,用先生理,後心理的方法理解,猜測潛意識的想法。」大部分的夢不外乎關於家庭、事業、愛情、健康等,通常皆指向人與人或人與事情的關係,所以並不難去理解。但由於夢境內容是連繫個人的經歷和認知,所以即使發相同的夢亦不一定是同一個解讀方法,反而嘗試與自己的經歷或自身的環境、面對的事情作配對,解夢的準繩度就更高。

Mar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