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採耳傷害大

挖耳孔是很多人每天的指定動作,用手指、棉花棒或耳挖把耳垢弄出,以保持耳朵清潔。然而這只是我們的誤解,挖耳孔不但會把耳垢愈推愈入,更容易令薄薄的耳道皮膚受損,造成發炎。事實上,身體有自動排出耳垢的功能,一般而言,約90%的人也不需要自行清潔耳朵,若真的有需要,也可在專業人士的指引下使用清潔噴霧。總之,千萬不要胡亂把物件塞進耳朵,緊記耳朵脆弱,需小心愛護!

自我清潔功能

耳垢的形成,是由於耳道腺體的正常分泌物,將耳道及耳膜內的灰塵、污物黏住。耳垢內含有油性物質,有保護耳道、耳膜的作用,可令耳朵免受外來污染物和細菌的侵襲。不少人也有挖耳孔的習慣,然而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志謙表示,其實沒有這個必要:「身體有自動排出耳垢的功能,一般而言,成人從耳孔至耳膜的距離有約2.5厘米,耳垢從耳內排到耳外約需2星期。約90%的人也不需要自行清潔耳朵,約5%的人耳朵較乾,或需要滴耳油幫助,另外的5%人受其他因素影響,需要找專業人士幫助清潔。」

耳道受損易發炎

事實上,自行把物件塞進耳朵容易損害耳朵,醫生不鼓勵這個做法,何醫生表示:「耳道的皮膚薄而脆弱,容易受傷,把耳挖、棉花棒等塞進耳孔會產生摩擦,令耳內皮膚損痛、瘀傷、流血,從而增加患上外耳道炎的機會。而過程很大機會會把耳垢愈推愈入,令耳垢在耳道內積聚,並做不到清潔的效果。另外,經常挖耳會產生摩擦,令耳道內變乾,影響耳朵自我清潔的機能。」傷及耳朵的後果可大可小,一旦發炎,手尾很長,何醫生續稱:「耳道受損會引起發炎,發炎時會流出分泌物、膿和血,需要醫生即時處理,先吸走分泌物、耳垢和膿,然後再使用滴耳的抗生素藥物把分泌吸收,輕微的話幾天便可康復;但一旦多次發炎或情況嚴重,或會傷及耳膜,影響聽覺之餘,更可能需要動手術修補耳膜,但手術後亦未必能恢復百分百的聽覺。」

橄欖油軟化耳垢

近年,市面上有不少耳朵清潔噴霧推出,何醫生對最常見的鹽水和滴耳油有以下的看法:「鹽水的原理是把耳道內的污物沖出來,但事實上較難做到,因正確的方法是把噴孔放於耳垢後面的位置,一般人很難找到,而如果把鹽水直噴於耳垢上,反而會增加其重量,更難清理。另外,滴入滴耳油的目的是想軟化耳垢,令耳垢能循自我機能排出,宜先向專業人士查詢當中的成分,不建議市民自行胡亂使用。事實上,每天只需於洗澡後用紙巾輕抹耳朵及耳孔看得到的位置,印走水分或抹走耳垢屑已很足夠。」另外,若耳垢太硬無法排出,坊間有指橄欖油能幫助軟化耳垢,何醫生指說法屬實:「橄欖油跟滴耳油的效果類似,都是加強耳垢的油分以幫助排出,但市民也應先徵詢專科醫生的意見,看看自己是否有需要,和了解詳細的分量和方法。」

Karen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