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非長者專利

「你是否撞聾?雷般巨響,也聽不到!」別以為只有長者才會因弱聽而需佩戴助聽器,如果你不懂愛惜聽覺而患上耳疾,亦有機會成為助聽器一族。不過就算有此需要,大家亦不用擔心,事關助聽器款式繁多,設計亦相當美觀,部分隱藏於耳道稍入位置的款式,不易為旁人察覺,近年部分更有藍芽功能,更加方便!

現今不但是機不離身的年代,更是機不離耳呢!在車廂裏,看看有多少人塞着耳仔陶醉於音樂世界?長期處於高音量的環境下,聽力恐有受損的一天,甚至要佩戴助聽器。聽力學家董霍曉澄(June)說:「臨床觀察,在芸芸求診而需要佩戴助聽器的人士中,約有7成是長者,約有2成是因先天或耳疾問題的成人,餘下的1成則是小童,可能因是天生緣故,或者持續高燒而影響聽覺系統,曾接觸過年紀最細的個案只有3歲。」

弱聽多面睇

弱聽患者不能聽聞和糾正自己的發音,對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弱聽成因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前者一般都是永久性,後者則或許有治療方法如佩戴助聽器。後天性弱聽可分為三個類別,包括傳導性弱聽、感音神經性弱聽及混合性弱聽。傳導性弱聽是因外耳或中耳損傷或阻塞而引致傳送聲音的功能受阻,成因包括中耳感染、中耳發生黏膜炎、耳垢堵塞、鼓膜穿孔或聽小骨受損等,有時藥物或手術可解決病情,部分情況則要借助助聽器。

感音神經性弱聽,指內耳耳蝸或聽覺神經受損所引致,成因可能是由於細菌或病毒感染內耳、自然老化、過度暴露於高噪音或極響亮的音樂等。這類患者只能長期依賴助聽器,藥物發揮不了功效。至於混合性弱聽,由於是指傳導性弱聽混合感音神經性弱聽,故此藥物及助聽器亦有可能是治療的方法。June說:「為免影響日常生活,我們一般建議輕微弱聽便要佩戴助聽器,不過有些長者擔心花費太多,一般待病情發展至中度至嚴重時,才決定佩戴。」

款式新穎

若不幸出現弱聽問題,應先接受耳鼻喉專科醫生或聽力學家基本檢查,包括外耳道和耳膜檢查、中耳功能測試等,之後才決定治療方法。對於藥物及手術都無補於事的病情,患者有需要選配助聽器。助聽器款式繁多,常見的有開放式、耳背式、耳內式、深耳道式,患者可按弱聽程度、年齡、個人喜好、耳道形狀、經濟能力、生活習慣及需要等因素而選擇合適款式。

June說:「現時助聽器款式設計得美觀,有些款式更隱藏於耳道稍入位置,不易為旁人察覺,近年部分更有藍芽功能呢。」選擇助聽器後,聽力學家會為患者外耳道倒模,訂製耳模或助聽器的機殼。當耳機和耳模完成後,聽力學家會根據患者日常生活需要而調校助聽器,讓患者恢愎聽力。

如何保養助聽器

助聽器一般壽命可長達5至6年,平時必須把它收藏在防潮盒,以免機件因受潮而影響性能,甚至變壞。清潔方面亦十分簡單,只要用紙巾抹拭便可。如果想產品持久保持良好性能,平時應多使用,不要擱置在一旁。一旦發現助聽器出現任何問題,如喪失聲音、聲音不清楚等,便應請聽力學家再調校。

WL

聽力出現問題,便有可能需要佩戴助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