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味沙田舊記憶

舊屋邨買少見少,蘇屋邨、牛頭角邨、秀茂坪邨等已隨市區發展化為塵土,僅存的老屋邨便成為年輕人探索「集體回憶」的勝地。身為「沙田友」的藝術家李香蘭(Rainbow),對沙田最早期的發展起點—瀝源邨和禾輋邨感情深厚,這天,她帶我們游走屋邨及上下禾輋村落,尋找獨有的、失落的街坊人情味,並體會這小城之變。

沙田發展由村變城

翻看50至60年代老照片,你會驚訝於沙田的荒蕪—沒有高樓大廈、商場、遊人如鯽的畫面,只有一片與自然接軌的鄉村景色,包括大大小小像上下禾輋一樣的村落、農田及自然美麗的海岸線。說起海,Rainbow記得那時還未填海,上下禾輋村對開的瀝源邨、禾輋邨一帶都是海。

沙田是Rainbow成長之地,這天,她帶我們由鄉村走到屋邨,一起體驗這一個時代,以至一個世紀的沙田變遷。

Check Point 1:上下禾輋村

跟着Rainbow走進上下禾輋這個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村落,如坐上時光機一樣—你看到刻上了中式雕花的古老大屋、亂中有序的一排排舊寮屋、像Fusion菜一樣混了中式元素的西班牙大屋。陽光緩緩灑下,看老人在古舊大屋前逗着貓狗說笑聊天,節奏與氣氛彷彿回到上世紀初。

Rainbow最愛這裏的鄉村氣息,還有都市人老早遺忘的,人與動物共存共生的關係。「村內間中出現大蛇,黑色的,身長得見不到首尾,像傳說中的蛇精一樣!每每出巡,人們都會讓路給牠,不驚不慌,像見到老朋友一樣。最記得從前村口有一棵木棉樹,是一名叫『河粉佬』的村民種的,每到春夏之交,木棉花開,走在村上非常浪漫—最令人感動是『河粉佬』一直守護那棵樹,對於樹旁的紅火蟻,他也珍而重之,從不喊打喊殺。」走在路上,你可感受到這份久違了的鄉土人情?

Check Point 2:瀝源邨及噴水池

離開上下禾輋村,走上火車軌上的行人天橋,可俯瞰到整個村落的景色。這道火車軌,便是昔日的海岸線,也是今天分隔鄉村與屋邨之界線。

5分鐘路程,瀝源邨的景色漸映入眼簾。在其中一幢大廈牆上,可見青綠相間的游魚圖案;再走進邨內,深淺不一的綠與白在眼前展現—綠色的巨型榕樹、每個單位外的小綠牆、以綠色為主調的樓梯公園茶檔。Rainbow最喜歡跟公公來這裏的茶記食早餐、呷口奶茶,跟相熟的街坊夥計談天說地,就是一天好開始。

整個瀝源邨模仿英國郊區城市的設計,做到自給自足—有兩間中學、小學、一間母嬰健康院及一個商場。康樂設施如公園、滑梯、籃球場及噴水池等一應俱全。居民可足不出「邨」也有齊生活所需。

Check Point 3:盛記麵家

在瀝源邨的熟食中心,你會找到這邨最出名的麵家—盛記。該店於1956年創立,當時只賣兩味,即牛腩和牛雜。後來因發展搬到瀝源邨,由老闆B哥主理,他的特色是喜歡用自家藝術創作裝飾小店︰壓扁的汽水蓋砌成一條魚,發泡膠可變成一幅「生命之牆」,令小店變得非常有個性,也吸引了不少遊人光顧。

Check Point 4:禾輋邨

穿過天橋,由瀝源邨走到禾輋邨只需5分鐘。建於1977年的禾輋邨,是沙田第一款雙塔式大廈(俗稱井字型),屬70至80年代中期的公屋主力,也是香港獨有設計。一幢高25層、一幢高22層,前後相夾。住在其中,最大的優點是通風,夏天可以不開冷氣。這種大廈的設計雖獨特,但私隱度卻不高。Rainbow當日走到頂樓,可清楚看到對面幾層的居民活動,看來有趣,但住下來卻是另一種感受。

Check Point 5:禾輋邨冬菇亭

第二代的熟食中心,又名冬菇亭,其特點是把一般屋邨樓下的熟食中心移出至一空地上,較遠離民居,而舖位亦較集中。禾輋邨的冬菇亭,盛載了Rainbow不少回憶。「18、19歲時,最喜歡到冬菇亭的樂園餐廳飲酒和食小炒,天天去,夥計老遠就認得我,還懂得預先幫我落單呢。」在這裏,你會找到久違了的美食及人情味。

沙田今昔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項目主任李緯邦(阿邦)表示:「根據古代文獻,沙田古名為『瀝源』,解作清水之源。早在1898年,英國人租借新界之前,已有本地人及客家人在此居住。但當時人口非常稀少,是鄉村地方。」

早在60年代初,由於市區土地供應不足,當時的港督麥理浩決定把部分人口遷徙到沙田,發展首項是將上下禾輋村對開的海岸填平,並於1975年興建沙田首個公屋—瀝源邨。60年代以前,沙田只有約1.8至2萬人口,今天暴升至63萬,數字驚人。

阿邦說︰「瀝源邨的居住環境寬敞舒適,加上完備的教育、醫療、休憩康樂設施及消費場所,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它成為了70、80年代一部分香港人的理想居所,也吸引了人口從市區遷入。」

屋邨導賞團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自去年開展的「賽馬會社區文化遺產推廣計劃」,可讓大家深入鄰里社區,重新認識區內的歷史和文化遺產。「我這一代沙田友—沙田屋邨導賞團」,實地視察70、80年代的理想社區和居所設計,追溯屋邨外貌及休憩娛樂等配套設施的演變,並看看區內的人與情,同時走訪沙田的地標食肆,尋回久違了的人情味。

我這一代沙田友—沙田屋邨導賞團

時間:2月17日(星期日)

時間:10:00am-12:30pm

費用:$140(連早餐,大小同價)

集合地點:沙田港鐵站

網上報名:cache.org.hk/news.html

查詢:2291 0238

李香蘭Profile

自小在下禾輋村長大,崇尚自由奔放的生活,並以此生活態度轉化成藝術風格。作品包括︰《上.下禾輋》、《尋人啟事》等。

Popopo

瀝源邨,有Rainbow不少的童年回憶,「最喜歡跟公公來這裏的茶記食早餐、呷口奶茶,跟相熟的街坊夥計談天說地。」

龍華酒店出名食乳鴿,也是村內遊人常到的景點。

Rainbow最愛上下禾輋村的鄉村氣息,像老人家、動物這些現今社會不太重視的一群,也可以在此共容。

Rainbow愛在瀝源邨的茶記飲杯奶茶,茶味中還有老舊人情味。

瀝源邨對開噴水池,是當時美化邨內環境的設計。

Rainbow小時候第一次看到瀝源邨邨口牆身的畫作,用點畫畫成的海洋世界,令她深感驚訝。

盛記有幾個小書架,Rainbow最愛在那裏打書釘。老闆B哥文武雙全,喜歡跟食客聊天,也常推薦好書。

在藝術作品前品嘗美食,不知是何感受?

盛記麵家最出名是雲吞和牛腩。

井字型公屋,望下去令不少人心驚驚,但其好處是非常通風。

售賣涼果及小食的雜貨店,在禾輋邨輕易找到,也是Rainbow最愛的「淘寶地」。

遊前必讀:
《上.下禾輋》是Rainbow畫原居地的作品,有人有貓有狗有老屋故事,是行上下禾輋村前必讀之選。

《新界簡史》作者根據第一手資料,深入淺出講解新界的變遷,饒有趣味。

Rainbow心目中的60年代及2009年沙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