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敏 積極面對抗癌路

數年前,林淑敏(Mandy)被證實患上乳癌,初時難免感到徬徨,收拾心情後,及時進行適當療程。今天她不但戰勝癌魔,更將於2月23日結婚,展開人生新階段。她語重心長的說:「不熟悉癌症,會以為電視劇中形容那些副作用,比死更難受。事實呢?我覺得並非劇中所述。打針後的一星期,是會出現不適,但之後慢慢回復正常。別說是癌症,我覺得其他疾病亦一樣,你要了解那病、了解療程的好處及傷害,便不會麻木地驚恐。」在癌症面前,人是渺小的,但只要肯積極面對,將會為生命創造無限的可能。

有病不能拖延

病向淺中醫,是千古不變的名言,尤其是身體出現異常硬塊,把握治療的黃金時間,康復之路亦較平坦,林淑敏(Mandy)說:「那時摸到胸部有硬塊,於是看醫生。Cancer腫瘤大多不規則,良性的是圓形,而我那個摸上去是圓形,大家初時也以為是良性,但進行Mammogram(乳房造影)後,腫瘤照得更清楚,才知道它外表圓形,裏面卻是尖錐形。」

得悉不幸消息,Mandy沒有逃避,選擇勇於面對一連串詳細檢查,3日後更決定做手術。「手術後,把腫瘤拿去化驗,結果證實是Cancer中最惡、復發機會最高、最活躍的類型。如果遲些才發現,到時發展成怎樣,沒人知曉。早發現亦有另一好處,就是可保存乳房,如果腫瘤大一點,又或者有擴散迹象,便要切除乳房,那將是個沉重手術。我知道,有些人得悉患癌會感到驚恐,不肯接受現實,結果拖延時間。治病不能拖延,我慶幸是很快便處理問題。」

知得多更安心

Mandy坦言,當時對此病缺乏認識,除聽從醫囑外,還多看相關參考書。「醫生雖然擁有豐富的知識,但有時態度可能一般。不同醫生亦有不同方案,有醫生建議舊式手術,在腫瘤處開一個四方形的傷口,又要切皮,手術後又要補皮。幸好我處於初期病發階段,有醫生便建議以新型手術,把腫瘤附近1厘米的肉掘出來,之後再將顯影劑注進血管裏,藉此檢查體內哪些地方還存有癌細胞。檢查後,其他地方幸好沒有癌細胞,最後便縫合傷口。這個手術對我創傷性最低,科技的進步,確實幫了我很多。」

醫生認為其腫瘤不太樂觀,建議Mandy手術3個星期後,進行化療、電療及標靶藥治療。「初時我想既然做了手術,已經『清咗』(腫瘤),針不妨一打,如果太辛苦,就停止吧!其後讀過不少有關這病的書,知道完成所有療程的重要性。十多年前仍未有標靶藥,2、3年內復發機會相當高。打針對我來說是個好大的希望。當我知道得愈多,就愈想完成所有治療,這樣才能好好的保障自己。」

改變飲食習慣

飲食方面,Mandy亦有所配合。「化療期間,醫生叮囑我多進食高蛋白質食物。至於現在呢,我不用吃高蛋白質餐單了。現時我多吃蔬菜及水果。結合睇書及營養師的意見,蔬菜及水果含抗氧化成分,有助抗癌。現時對『抗氧化』很敏感,一聽到這類食物,我就會多吃,如杞子、藍莓、士多啤梨、黑莓等。太甜、油脂太豐富的食物,都對癌症不理想,現時亦盡量避免進食這些食物。」

雖然她已完成所有療程,但需定時覆診,拿取賀爾蒙抑制劑,以及進行基本檢查。「由於這病與賀爾蒙有關,所以現時每天要服食賀爾蒙抑制劑,藉此改變女性賀爾蒙的狀況,令它們不要產生得太旺盛。這療程為期5年,每日分量為20mg。這藥需連續吃5年,如果醫生覺得病情不是太危險,一般都不主張繼續服藥,但若然醫生認為患者需要繼續服食,則轉用另一種藥物。」抗癌日子雖是漫長的,但Mandy樂觀的面對!

醫生的話:乳癌具遺傳傾向

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每19名女性,便有一人有機會患上乳癌。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公布資料顯示,2010年發病年齡中位數(歲)為53歲,大家絕不能掉以輕心。雖說乳癌成因複雜,當中尤以家族遺傳及女性賀爾蒙影響最為重要。

遺傳性乳癌突變基因(BRCA)屬於遺傳基因,醫學界已證實這基因與遺傳性乳癌有密切關係。瑪麗醫院乳腺外科主任及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主席鄺靄慧醫生說:「如有家族成員因遺傳BRCA基因突變而患上乳癌,其直系家族成員將大增患癌風險,遺傳的機會率可高達50%,而患上乳癌的風險更超過75%。了解自己家族患病歷史,是辨別自己是否屬患癌高危一族的其一重要方法。」

談到乳癌跟女性賀爾蒙的影響,鄺醫生二話不說:「生仔可保護女性。」原來癌細胞如有女性賀爾蒙的接受體,在女性賀爾蒙的刺激下,癌細胞增生速度會更快。生育孩子、餵哺人奶,某程度上可調節體內女性賀爾蒙水平,至於早來月經、從未懷孕、未曾哺乳、更年期後服食女性賀爾蒙藥的女性,相對地較大機會患上乳癌。除此之外,吸煙、飲酒、缺乏運動、進食過量動物脂肪、肥胖等不良生活模式,亦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WL

治療期間,家人、男友與朋友,對林淑敏不離不棄,給她無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