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中拾遺:假裝快樂的必要

一直以為,是心情不好,才笑不出來;但原來,因為笑不出來,心情才不會好。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認為,一般人以為感情主宰行為,但其實兩者相輔相成,因此,我們藉着規範自己的行為,就可以間接規範自己的感覺,只因外在行為容易受意志所操控,但是感覺卻不一定─誰說我們要先有感覺才有相應行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有了那個行為,才萌生相對應的感覺……

你心情舒暢,所以你去踢球?很多時候,都是你踢完球,流了一身汗,才感覺到清爽暢快。你以為你因為感覺舒服所以才去擁抱?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擁抱了,才感覺舒服呀。

無怪乎那麼多人明知假裝,還要勉強自己快樂,甚至愈是挫折,愈是難過,愈是強迫自己要笑出來。因為你一旦笑了,不管你的敵人笑不笑得出,你自己也能通過規範自己行為,慢慢把難過的感覺改變了。

儘管第一次會很勉強,第二次也不容易,可是當你一旦習慣了,你就會發現,你需要復原與轉變心情的時間變得愈來愈少,不管有甚麼難過事情發生,你也能夠控制自己,不讓自己一沉到底了。

人是最容易自欺的生物,假裝快樂多了,人就真的好像不那麼不快樂了。任何事情,假裝久了都會漸漸變得像真的一樣,就算是你以為最困難的假裝愛一個人,時日漸久,你一旦失去,你也真的覺得很不捨得,很難過,只因為,你連自己其實正在假裝這一點,都已經漸漸忘掉了……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