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保暖遠離低溫風險

今年的冬天特別冷,在街上活動一陣子便會發抖、手腳僵硬、心跳輕微加速,這些情況看似常見,大部分人也不加理會。但如果進一步出現反應遲緩、判斷力下降、說話不清等情況,便不能掉以輕心,皆因你有可能已患上低溫症。此病症因暴露於嚴寒的環境下而令體溫下降,由於各人體質有別,沒有一個統一溫度和時間引起病症,這意味着各位也許在未察覺下亦可掉進低溫陷阱,引發生命危險。穿上足夠的禦寒衣物、並隨身攜帶朱古力,能在有需要時「救你一命」!

長者嬰兒最常見

在嚴寒的環境下,身體散熱的速度會比產生熱能為快,令體溫下降,導致低溫症。當體溫太低時,腦部會受到影響,患者將不能清晰思想或正常活動,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人是恒溫動物,體溫長期維持於37℃左右,當核心體溫降低至35℃或以下,便算患上低溫症,但由於各人體質有別,沒有一個統一溫度和時間引起病症。」一般而言,老人和嬰兒最容易患上低溫症,關醫生補充:「嬰兒的表面面積與體重的比例較高,散熱較快,加上他們還未懂得顫抖保溫;而一些老人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病或哮喘,在寒冷天氣時情況容易惡化,身體機能亦較差,而長期服用的藥物如抗抑鬱藥、安眠藥等亦有機會提高患上低溫症的機會。」

認清3個級別

低溫症可分為3個級別,當體溫下降至35至32℃之間時,身體已進入輕度低溫症的狀態。此時神經中樞系統已變得緩慢,判斷力下降、說話不清、心跳加速、發抖,血管收縮令血壓上升,患者更會出現尿頻、逐漸失去知覺的情況。當體溫下降至32至28℃時,已屬中度低溫症,此時神經系統已不可正常運作,造成心律不正、呼吸不正常、反應遲緩。「患者已不懂發抖製造熱力,更會出現幻覺,會因環境氣溫比體溫高而誤以為熱,因而脫去衣服。」關醫生表示。當患者持續暴露於低溫下,體溫會跌至28℃以下,為最嚴重的級別,性命已有危險,患者會心跳及呼吸停頓、肺部充血,陷入昏迷狀態。

首要保暖頭部

低溫症的後果可大可小,遇到身邊人出現情況時,應小心處理,立即尋求救援之餘,亦要立刻為患者取暖。可以的話應立刻帶患者到較暖和的地方,讓他靠近暖爐和多添厚衣;亦可餵患者吃點溫熱流質食物如湯水、稀粥等。而如果未能離開的話,患者應把身體向內捲,減慢散熱,同時可輕微活動或摩擦手腳保暖。關醫生表示,病人甫被送院便要進行急救,分秒必爭:「醫護人員將以暖氈為患者保暖,希望能每小時提升體溫半度,然後再為患者照心電圖、注射抗生素、抽血檢驗等,一般而言生存率約5成。」關醫生提醒,若要到低溫地區,緊記戴上冷帽和頸巾,保暖頭部可防止身體散熱達30%,而有需要時則可把頸巾拉高保護面部。另外,肚子充實亦十分重要,切忌空肚起行,要隨身攜帶熱牛奶及朱古力,為身體提供熱量。

Karen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