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中拾遺:日劇也講年份

聖誕除夕,不想進電影院跟人家擠,就留在家裏把買了多年但一直沒時間看的劇集開封。因為我知道在這些節骨眼中一旦看了難看的劇集,那種浪費了假期與節日的雙重懊喪感很要命,所以我的標準是一旦第一集也看不下去就立即換另一套,畢竟啊,日劇這回事,如果第一集都已經很難看,那麼接下來也只會更不堪入目而已。

第一齣看的是櫻井翔2003年出道不久的熱血作品《好孩子的夥伴》,故事雖然簡單直接,卻有着日劇後黃金時期的韻味,就算那些感動再公式,始終有它不容忽視的威力在,明明就知道這一幕孩子會遞上那張撕掉的畫給他,明明知道最後整群孩子一定會跟他揮手告別,可劇情真的發生了,還是忍不住被感動,熱淚盈眶……

看完了,換另外的,開始發覺原來日劇也跟紅酒一樣講年份。千禧年後因為環境土壤有別,愈是近年的愈少佳作,不管是深田恭子的《未來講師》、仲間由紀惠的《Unstoppable》以至北川景子的《噩夢小姐》都真的看不下去,當中拖沓沉悶的程度簡直是十級催眠,而你一連看了這幾套日劇也真的會忍不住呢喃,原來爛也可以爛得這樣百花齊放,死因紛呈,實在教人嘆為觀止……

不得不相信一切也有所謂潮流。當年正值日劇黃金年代,錯過的滄海遺珠以至當時覺得不怎麼樣的,如今看來都竟然高出幾班;而當我們看着現在漸走下坡的台灣綜藝節目,以及如日方中的韓劇,更忍不住慨嘆,不知道輪流轉要幾多重轉,才能回到另一次高峰?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