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中拾遺:修橋補路

同代人鄧小樺在一次電視節目中接受訪問時把推廣本土文學比喻為修橋補路。她說,修橋補路這些事情她是不介意做的,而在香港這個城市,要幫忙推廣文學,就得把自己作家的身份壓得很低,因為它不僅不能給你任何幫助,有時候還反過來成為你的包袱……

很弔詭是吧,明明是想幫助其他作家,卻得先把自己作家的身份放低。當中不光是放下身段,抬高其他作家的意思,而是你得先把自己的身份放下,以其他作家的權益放在最優先位置,不能暗地裏比較自己跟他們誰寫得比較好,誰根本就不夠自己成功卻比自己還跩,諸如此類的想法,都會令你無法投入這不會有掌聲與回報的自我奉獻行為,而不把自己放下,你根本就不能趴在泥濘上,讓同路人、後來者把你當作橋與路踩在上面,往前走去。

我也曾經把自己完全放下去做修橋補路的工作,換來的結果就只是一身泥濘,面目模糊,整體環境卻不見得有改善。修橋補路無屍骸,我沒有後悔,我只是為了犧牲換不回甚麼,無法讓他人得到更多而失望難過。犧牲不是問題,隱身也沒有所謂,當中只有值得與不值得之分,而當我親身嘗試過後就發現,原來多年來一直沒有多少人願意修橋補路、度人自度的原因,就是因為犧牲根本沒有價值的緣故,所以,對於仍然甘願為大環境委身奉獻的同路人,我們應當做的是感激與支持,而不是冷嘲熱諷,一邊消費他人的付出,一邊批評他們做得不夠好不像樣。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