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談日本:同窗會殺人未遂事件

昨天說到「浮氣未遂」,偷情不遂,在法律上不是罪行,但殺人未遂可不同;以前看過叫《日本犯罪大事典》的書籍,有樁事件酷似小說情節。

時值1991年元旦後的假期,九州佐賀縣四十多名舊師生聚首當地一間旅館參加同窗會宴會,但籌辦宴會的赤澤以公司有要事為由缺席。出席了的師生翌日看新聞,方知道自己險死還生。

原來赤澤製造了數個炸彈及二十多個「毒瓶」,所謂毒瓶是在啤酒瓶注入有毒物質「砷」,中砷毒的話會導致身體麻痹,器官衰竭死亡,幸好赤澤被警察逮捕才未釀成慘劇。

赤澤唸初中時遭同學欺凌,曾被毆打至頭破縫針,在女生面前被當眾脫掉褲子等。赤澤懷恨在心,部署復仇計劃,考進九州熊本縣一間大學唸化學,畢業後加入東京一家專門處理化學品的公司任職,目的是為取得製造殺人武器的材料。

赤澤準備就緒後寫下「殺人計劃書」,籌辦同窗會宴會,打算跟舊師生同歸於盡,但後來計劃書被母親發現及報警,赤澤被控殺人未遂罪,判囚6年。

這樁真實事件很有「東野圭吾風」,箇中包含了懸疑推理元素,真相背後涉及犯罪者個人的悲劇,反映出校園欺凌這種日本常見的社會陰暗面。

日本有太多人天生一副推理頭腦,擅用的話會成為推理作家,搞不好就淪為犯罪者。

藍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