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進食興趣 瘦如火柴

瘦等於靚成為現代人的審美標準,不少人本身身形標準,仍然繼續減肥,甚至有人無所不用其極去變瘦。節食是最常見的減肥方法,更甚的會扣喉、服瀉藥,漸漸發展成厭食症,令體重持續下降,變成火柴人之餘,更對進食失去興趣,引發出身體各種問題。

自我形象低落

肥胖的人,很容易變成被人取笑的對象,於是不論本身體形屬肥屬瘦,人人都爭相減肥,有些人更會因此而患上厭食症。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表示,厭食症是飲食失調症的一種,患者佔人口約少於1%,東方人一般較西方人少患上此症,而男女發病的比例為1:9,最常見於15至19歲的年輕人身上。葉妙妍解釋:「這個歲數容易發病,是因為青春期開始較注重外表,而且較容易受人影響,相信瘦才是美的說法,於是對自己身形出現負面看法,便會利用節食來減肥。」

另外,有些患者可能受家庭因素影響,葉妙妍舉例:「例如與家人有衝突、父母不和、父母過於保護、過於操控或要求過高,引致壓力過大影響情緒,於是選擇以控制自己的體重來對抗或尋回操控感。」而一些曾受性侵犯的人,亦可能因為自我形象低落和缺乏安全感,因而選擇變瘦來抗拒發育的性徵。

出現怪異行為

錯誤減肥是厭食症的起源,患者最初可能因朋輩或社會觀念影響,而節食減肥,但漸漸覺得愈瘦愈好,於是引發出厭食症,甚至開始出現不同的怪異行為。葉妙妍說:「有些患者會完全不吃,偶然暴食,然後扣喉或用瀉藥,解除罪惡感;有的會狂做運動,以達致持續減重的目的。有些患者不正視自己過瘦,穿鬆身衫來遮掩身形。」

除了這些之外,部分患者會對飲食或食物產生奇怪習慣,影響正常社交活動,例如他們喜歡自己煮食,不愛與他人一起進食;又會將食物弄至細碎後,吃得十分緩慢,或是只吃一口;一些患者又可能會放食物進口中咀嚼一會,然後吐出。葉妙妍表示,這些行徑都會影響社交,甚至是患者根本不想見朋友,生怕被人知道自己的怪癖,往往造成患者出現精神壓力,患者更可能同時有抑鬱症或焦慮症、濫藥或傷害自己的傾向。

認知行為治療

厭食症除了令患者體重下降之外,其實會帶來很多身體問題,外觀方面:患者皮膚會變乾、偏黃,頭髮會枯乾、出現脫髮,指甲亦容易崩斷;內在方面,會影響心跳變得不規律、電解質失去平衡、鉀含量減低引致腎衰竭、骨質疏鬆等,嚴重者會使患者暈倒或死亡。

既然厭食症令生命受到威脅,就應及早正視問題,葉妙妍指教育患者是最重要的方法:「為患者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可以將正確的知識灌輸,例如體重機制、厭食症如何影響身體、學習規律的飲食習慣及健康控制體重方法,另外更可糾正他們對身形、體重及減肥的偏差看法,以及幫他們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另外,以家庭治療重組家庭關係、以情緒調節藥紓緩抑鬱、焦慮,或住院以增加體重,都是其他的治療方法。說到底,治療能否成功、病愈後會否復發,最重要是靠患者能否重塑完整正面的自尊感,不再單以身形來釐定自己的價值。

厭食症的診斷指標

‧體重驟降或拒絕維持正常體重(比根據身形及年齡的正常體重輕至少15%)。

‧極度害怕肥胖或體重增加,尤其在發病初期。

‧過分或不適當地評估自己的身形及體重,例如:體重已過輕仍覺得自己肥。

‧女性患者連續停經3個月或以上,而男性患者可能會喪失性慾。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

Sammie H

厭食症患者瘦到變成火柴人仍然覺得不夠瘦,逐漸對食物失去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