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物語:繁簡之間

不少內地作家著作有簡體字和繁體字版,我有時會買一本借一本,看齊兩個版本,通常是簡體字版有所刪減的。

看簡體字書多了,加上全部中醫教科書都是簡體字的,有時會混淆繁簡體字的。我覺得運用語文是慣讀慣寫的,有時看慣簡體字,會忘記繁體字怎寫。

做編輯時,有些作者是內地人,以簡體字寫作,然後用電腦翻譯成繁體字交稿。這樣一來,不少繁體字會再「繁」一次,例如「系統」變「繫統」,「王后」變「王後」。謄正時,我覺得直接由簡體字改繁體字更多「陷阱」,好像首次看穴位「合穀」,我不知繁體是「合谷」,中藥「白術」原是「白朮」,古人「張三豐」應是「張三丰」,要將「繁」錯了的繁體字改回正寫,很易走漏眼,還要有時兩個字相通,有時要分辨清楚。

細看文字演變,自然看見通行數千年的繁體字是精緻的,使用不足一百年的簡體字相對粗疏,簡體字原本為掃除文盲而設,文盲減少以後,不妨多用繁體字。比方說,內地讀中醫要學繁體字和文言文,才能閱讀古代醫書,相信修讀文學的都要學繁體字。

簡體字一字多用,欠缺精準,我們看繁體字的閱讀速度較看簡體字快的。我在內地習慣看簡體字,內地人來香港也很易讀懂繁體字的。

關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