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談日本:打洞式車票

若是近年才開始旅遊日本,並未接觸過打洞式電話卡的人,理應也未見過車站職員為乘客車票打洞的場面。

火車站閘口的日語是「改札口」,「改札」形容站員檢查乘客車票、在票上打洞(正確來說是用剪刀似的工具剪掉一個缺口)及回收用完的車票。東京及各大城市的車站已換成自動改札機,但有些鄉下地方仍依靠人手改札。

昔日首次去日本時,目睹站員為乘客逐個在票上打洞,覺得很不可思議。那時香港的地鐵已採用磁性車票,不明白為何日本在這方面那麼原始。當時同行朋友嘲笑為車票打洞的日本站員像「牛雜佬」:「手握剪刀似的工具剪剪剪,不斷發出金屬聲,酷似手握大剪刀賣牛雜的小販。」

我在日本時聽學校的前輩說:「有些窮學生為了省車費而行騙,出閘時不交出已打洞的車票,留作下次用。下次乘車時用手指捏着票上缺口,裝成新車票,讓站員在其他位置再打洞;據說有些『高手』可以一票搭幾次,實際上車票已被剪得殘缺不全。」

打洞是為了顯示車票經已使用,後來東京各車站進化成自動改札口,用的明明是可計算車費的磁性車票,但入票機仍為車票打洞,難道是為了保留傳統?

每逢我在香港的牛雜店聽見大剪刀剪牛雜的聲音,都會憶起昔日日本站員為車票打洞的光景。

藍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