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ycle The Real珍惜再用時

環保亦講「開源」和「節流」,節流是指減少浪費資源、保持環境清潔;至於開源可指循環再用物資。一個個衣架、一張張宣傳用的Banner,洋葱皮、蛋殼等廚餘,經環保設計團體KaCaMa運用,全部得以重生為座枱燈、蠟蠋、環保袋的染料………棄用物資,全部有了第二生命。發言人Kay Chan表示,資源珍惜及再運用每個人都有責任並輕易執行。垃圾兩字俱為土字邊旁,但在未埋在土裏之前,我們應當「立」時並「及」時珍惜。

S:Sun K:Kay Chan(KaCaMa設計師之一及發言人)

S:你們怎樣組成這個團體?

K:我們是理工大學的同學,Yr. 2時接觸到「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再持續使用產品設計)的科目,想到利用Banner及棄置的座枱燈燈架,做成Living Pixels再造燈,這件作品不僅引來不少環保商品公司及設計團體的留意,將之變成產品並推廣,而將一般人眼中的棄置垃圾再運用,共同珍惜資源,這個理念為我們帶來共識與目標,覺得非常有意義,畢業後索性開設這間公司,聯絡商場、社區團體及環保團體,既循環再用物料製作產品和藝術品,還開設工作坊,希望更多人提升資源再用意識。

S:你們經常到各處搜集再用物料,有甚麼困難?

K:到各處尋找資源,那種可遇不可求的苦況固然不足為外人道,例如找Banner做Living Pixels或其他產品,我們不能用顏色太花喱碌的,印有宣傳字句、公司團體Logo及人像的部分也要逐一Cut走,以免侵犯肖像權等問題;見到大型廢棄鋼支不管老遠及極重,也要第一時間抬走;物資是要「積穀防飢」的,找貨倉囤積亦是高難度項目,幸好聖雅各福群會及其他環保團體幫助才紓緩下來。困難最高的反而是讓大眾明白循環再用的意識,我們搜集如蛋殼、紅蘿蔔、紅葱等廚餘時,初期真要向很多茶餐廳、Cafe費盡唇舌解釋,後來得到環保及慈善團體的幫助(這些團體部分亦開設食堂或餐廳,樂意提供材料)才較順利成事。幸好近兩年有很多關於環保、資源循環再用的展覽及工作坊,而且是真的鼓勵大眾參與,香港普遍對資源再用的概念亦較前清晰。我們當然希望這趨勢繼續發展下去。

S:你覺得現在的香港13,在環保與資源回收工作上,還可以做些甚麼?

K:舉個例吧,得悉「膠粒事件」讓我心痛得想哭,但見到眾多香港人主動去執膠粒,其實又好鼓舞,不少香港人環保意識其實幾OK的!我也遇到很多有心人、有心團體幫我們推動工作、宣傳,TDC及其他團體就為我們收集用剩的Banner。再進一步的工作,我想是讓大家意識到,資源再用也好、保護環境也好,其實是舉手之勞,煮個飯搣剩的菜頭、葱尾,都可以變成布袋的染料;提升自己對環保的知識,例如大部分「環保不織布袋」再用物料一點也不環保,地球更難消化,不如少用膠袋、隨身攜帶布袋更好;政府可以給予回收產品的公司及團體,資金上或推廣等各方面更多幫助。

About Kay Chan

2010年理工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畢業,畢業後約1年與同學Catherine Suen 及 Match Chen合組環保產品設計團隊KaCaMa Design Lab,設計主旨是把環保概念灌注在自己的作品上,也希望透過產品設計拉近社區組織與市民的關係。

Information

《KaCaMa 食物轉化藝術展》

Date:Now Until Sep 4

Time:12:00nn-10:00pm

Venue:K11 Art Space, L107 (尖沙咀河內道18號)

Enquiry:3118 8070

Laddy Wong

利用廚餘變成染色料,用吊鹽水袋、管子及木架,約30分鐘把袋子做出美麗的紫與橙色紮染效果,是KaCaMa最近的藝術實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