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食物利弊參半

由於生物科技愈趨成熟,衍生出不同種類的基因改造食物。但進食這類食物後,我們會有何變化?有研究指出,生物科技可增加食物的營養素;亦有研究指出,基因改造食物可增加引入致敏原的風險。其實所有基因改造食物未推出市面前,一律經過風險評估,如成分、營養、毒性、過敏性質等,大家理應食得安心。

不論是人類、動物或植物,體內均擁有數以萬計的基因。基因是遺傳物質,記載一切用作製造細胞內蛋白質的資料,從而決定人類、動物或植物的不同特性。生物科技一日千里,科學家現已能掌握部分挑選和改變生物基因的技術。而任何運用生物科技衍生的食物,均可稱為基因改造食物。

穩定農產收成

天災對農作物的影響,或許避無可避,那麼蟲害或疾病是否亦無可避免?隨着生物科技的進步,某程度上已把蟲害或疾病的風險減至較低,農作物收成非但沒有受到破壞,反而有所增長。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生命科學及科技學院副課程主任魏凱怡博士說:「窺視着基因改造農作物不易被蟲害破壞及感染某些植物病的潛在好處,美國生產了全球最多的基因改造食物,期望糧食供應更穩定。」

提升食物的營養是生物科技另一重要課題。過去曾有不少相關研究,成功證明了營養素確實得到提升,如基因改造的粟米加入了高離氨酸(氨基酸)成分(LY038)等。亦有研究指出,以基因改造技術增加某些營養素的同時,其他營養素卻不可避免地會減少,可見現今技術在某程度上仍難控制營養素的改變。

引發致敏反應

所謂「病從口入」,過去曾有不少研究或報道指出基因改造食物可增加食物引致過敏的風險,如一些基因改造大豆的產品可能含有來自巴西果仁的致敏原,在夏威夷(全球主要的基因改造木瓜生產地之一)及台灣種植的基因改造木瓜,被證實有可能產生致敏反應。

魏博士說:「基因令體內產生不同的蛋白質,繼而衍生不同反應。當某些基因被改造後,整個組織的運作會否保持穩定?還是有其他方面不可預料的變數?由於基因表達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有些科學家擔心基因改造會誘發一些潛在問題,尤其是帶來致敏原及毒素的風險。我個人認為,身體狀況較脆弱的人士(Vulnerable Group),為安全着想,最好還是不要刻意進食基因改造的食物。」

難定標籤準則

想知道食物的營養價值,食物標籤是其一參考指標。如果想識別基因改造食物,我們有何參考標籤?現已推出市面的基因改造食物包括黃豆、粟米、芥花籽油、番茄、薯仔、大米、木瓜,除直接進食外,還可間接地吃到相關食物。如禽畜長期進食由基因改造粟米直接磨成的飼料後,用那些禽畜造成的膳食又算否基因改造?由於難以界定基因改造的定義,故增加了制訂標籤的難度。

魏博士說:「雖然美加是全球最大的基因改造食物生產國家,但當地只採用自願性制訂標籤,反觀澳洲、歐洲、日本等地則屬強迫性制訂標籤。除此之外,各地標籤準則各有不同,有些成分達3%或以上便列為基因改造,有些則主要成分含基因改造,便被列為基因改造。香港雖未設有相關的強制性標籤法,但卻規定必須申請牌照才可種植基因改造食物,這亦不失為規管的好開始。」

世衞點睇?

基因改造食物愈來愈多,巿民應如何是好?食物安全中心便引述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建議:「凡於國際市場上出售的基因改造食物,均已通過風險評估,再加上並無證據顯示基因改造食物在其批准出售的國家引起食物安全問題,故此不大可能對人類健康帶來風險。除此之外,由於不同基因改造所涉及的技術各異,基因改造食物安全與否,不可一概而論,應按個別情況來進行評估。」

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