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致力行善足跡更遠更廣

嬰孩時代,父母帶往健康院檢查、注射疫苗;求學時代,三五知己到青少年中心尋找興趣,升讀大學住宿舍求知識;到成家立室,帶着自己的子女同遊海洋公園,到維園泳池暢泳。這些香港人的生活點點滴滴,原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香港賽馬會的「使命」。

在過去一個多世紀,馬會透過獨特的非牟利營運模式,全天候履行「樂道善行」的使命,不僅透過捐款惠及無數慈善項目,陪伴港人成長,建設美好香港,更成為本港最大單一納稅機構。

改善本地教育 惠及每代港人

老一輩的港人,或許都會記得小時候在天台小學上課的苦況。五十年代,本港面對戰後重建及移民湧入,學校設施嚴重不足。馬會當時已早着先機,資助興建學校設施,紓緩問題,一九五五年還在跑馬地創立了馬會小學。

「當時政府設立的官立及津貼小學學額不足,馬會於是將跑馬地馬伕宿舍,改建為馬會小學,培育當時馬會員工的子女。學生每月只象徵式繳交兩元學費,便可享有優質教育。」前馬會小學教師徐武揚對半個世紀前的事,仍然記憶猶新。

雖然馬會小學已在七十年代完成歷史任務,但馬會支持本地教育發展的步伐,卻未有放慢。九十年代,馬會撥款興建蜚聲國際的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演藝學院,協助香港朝向知識型社會邁進,最近馬會更成立香港賽馬會學院,為員工提供有系統的企業培訓。

為配合新高中學制,馬會推出「全方位學習工作坊」,由馬會義工帶領三千名高中學生走出課室,學習課堂以外的寶貴知識。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校長黃詩麗對馬會的理念表示欣賞:「工作坊涉及多個範圍,提供彈性予學校,讓學生可按需要參加。我希望社會上能有更多不同機構,為教育、為我們的下一代舉辦更多類似活動。」

建造城市綠洲 承諾與眾同樂

與此同時,馬會亦致力提升港人的生活質素,不僅撥款建造維多利亞公園、香港公園及九龍公園等「綠色市肺」,經已躋身世界級主題樂園的海洋公園,同樣是由馬會斥資建造及負責早期的營運工作。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形容:「假如沒有馬會,香港大概不會有海洋公園,為小朋友、家長,甚至是長者帶來歡樂,海洋公園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上述一切全賴馬會當初的支持。」

盛智文又稱,馬會與海洋公園可算是相輔相成,「賽馬活動吸引旅客來港,而海洋公園與馬會互相配合,為一家大小提供好去處」,固然,馬會在推動本地旅遊業發展方面,絕不止於為市民及旅客提供世界級、高度誠信的賽馬及體育博彩娛樂,更連續十七年參與「新春國際匯演」,去年並贊助「除夕倒數詠香江」煙火匯演,向旅客展示香港於體育、娛樂及盛事方面的吸引力。

作為世界級的體育機構,馬會在推動體育發展也不遺餘力,八十年代起資助成立香港體育學院、公眾騎術學校、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等設施,至二○○八年更支援香港協辦奧運及殘奧馬術比賽。

曾多次代表香港出戰奧運單車項目、現任香港精英運動員協會名譽顧問的洪松蔭形容,香港體育學院為運動員提供很多方面的支援,「例如我們可以在體院善用他們的餐單、住宿、獲得專業教練和科研人員協助。這些均有賴馬會投放不少資源,讓運動員得到足夠的支援。」

繳納龐大稅款造就偏低稅率

作為香港最大單一納稅機構,馬會一直透過提供有節制及規範化的博彩娛樂服務,把市民對博彩的需求轉化成龐大的稅款。正因如此,本港市民一方面可以享有高質素的公共服務,同時毋須繳納高昂的稅款。

馬會在過去十年共繳納一千二百七十一億港元的博彩稅和其他稅款,平均佔政府全年稅收百分之八至九。自一九七三年獲授權開設場外投注處以來,近四十年間馬會合共為庫房帶來二千七百六十億港元的稅收,成為政府其中一個主要收入來源。

據熟悉稅務的人士指出,全賴香港賽馬會,香港人能夠享用較若干其他地方優越的教育、醫療及其他設施;亦由於馬會對政府收入作出重大貢獻,香港的稅率與任何國際標準比較,均相對較低。

馬會龐大的稅款,有助確保薪俸稅、利得稅得以維持在低水平,有助提升香港在國際間的競爭力,換言之,每位香港市民均受惠於香港賽馬會。反之,這些稅收一旦減少,實在難以想像將對香港的薪俸稅及利得稅率帶來的衝擊,因此,香港各界應珍惜馬會這獨一無二的營運模式,讓其在合理的競爭環境下得以持續發展,並與各界一同努力,致力行善,貢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