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避暑平安錦囊

暑假是旅遊旺季,莘莘學子完成考試,藉旅行大解放。旅遊本是開心事,但若到達目的地時有任何頭暈身慶,或一不小心感染傳染病,以致不能盡興而歸,就實在太令人掃興,故有家庭醫生建議,任何人去旅行前應預留充足時間進行旅遊健康評估及預備平安藥物,並因應前往地區注射防疫針及疫苗,旅程便能安安全全、開開心心!

家庭醫生:做足安全措施

旅行前,很多人都會計劃行程,務求能用盡每一分每一秒,其實出發前亦應為健康狀況做好準備,包括預備藥物(平安藥或長期病患藥物)、防疫針注射及旅遊健康風險評估等。

家庭醫生方玉輝表示,最基本應注射破傷風針,因為旅行期間最容易手腳損傷,但若前往偏遠熱帶地區,可能有黃熱病、腦膜炎及瘧疾的危機,故應在旅行前一個月進行防疫針注射及預早一星期服用預防瘧疾藥物,以確保平安,因為家庭醫生也需訂購有關疫苗,未必能即時提供注射,故預留時間會較理想。另一方面,去旅行前最好能跟家庭醫生商量,進行旅遊健康風險評估,因應目的地、旅程長短、參與活動、個人健康狀況、年齡及性別等評估健康風險及預備平安藥物,特別是到一些風險較高的地方或會進行高危活動的朋友,則更需要注意。以下外遊健康錦囊,大家在出發前必睇!

旅途前:注射防疫針及疫苗

對於一些熱門旅遊地區,例如美加、歐洲及澳洲等,毋須特別防疫注射,最基本注射破傷風針即可,反而是偏遠及熱帶地區,例如印度、非洲及個別東南亞地區,有可能會感染瘧疾、黃熱病及日本腦炎等,像印度比哈爾邦最近因日本腦炎影響,導致129名兒童死亡,而越南亦受手足口病影響,在本年頭5個月,已有43,200人感染該病及22人死亡。醫生建議前往此類地區前一個月宜注射疫苗,例如前往發展中國家可選擇注射甲型肝炎及傷寒疫苗、非洲及南美洲國家則可選擇注射黃熱病疫苗等,市民可到衞生署旅遊健康中心最少6星期前預約進行健康會診。

旅遊健康評估

旅行前宜跟家庭醫生進行旅遊健康風險評估,特別是扶老攜幼及同行有長期病患者的,更要注意藥物及行程的安排,醫生會按照目的地的高危程度、旅程長短、參與活動、年齡及性別等評估,以準備藥物及提醒須注意事項,若旅程中會參與一些特別活動,例如潛水、激流、滑雪、探險等,則更要注意安全問題。

準備平安藥物

長期病患者固然要預備旅行期間須用的藥物分量,特別應預備較行程日數多一倍的藥物,例如兩星期的旅行,應預留四星期的藥物,以免旅程延誤以致無藥可服,而且應使用平日用的藥袋,以免過海關時遭扣查;即使非長期病患者,一般市民都應配備平安藥包,當中應包括退燒止痛、止嘔止暈及傷風感冒藥物,又應以藥丸為主,若前往熱帶及經常戶外活動的地方,應帶備蚊膏、熱痱膏等外敷藥膏,另外鹽餅亦能在運動後為身體補充水分,經常戶外活動的人也應帶備。

旅途中:機艙預防腳腫

乘搭長途機,雙腳長期屈膝而坐,有可能令血液滯留雙腳靜脈,導致落機後腳腫,若血液長期滯留雙腳,便難以回流心臟,故建議搭長途機時要多飲水,避免血液凝結,同時要避免飲酒,最重要是適時走動,避免長期坐下,減低機艙後群症出現。

高危活動要留神

旅行時愛參與刺激活動,而且會得意忘形,建議參與潛水、攀山、激流等高危活動時,要依足教練指引進行,活動前別吃得太飽,要休息足夠,皆因不少人會抱着「玩到盡」心態,而未必有足夠睡眠,若加上高危活動,容易暈倒之餘,亦易生危險,故謹記要量力而為。

皮膚科醫生:潤膚防曬不可少

暑假外遊,有人喜歡到東南亞享受陽光與海灘,也有人選擇到澳洲、新西蘭等正值冬季的地區避暑,不過,無論天氣是熱是凍,皮膚護理要做足。

皮膚科專科醫生馮偉傑表示,到熱帶地區,又進行戶外及水上運動,特別要注意搽防曬膏,SPF值要至少有35度及PA+/++,而且要離開酒店前塗抹一定厚度,才能確保有足夠防曬作用,且要謹記每1.5至2小時補塗一次,特別是進行水上活動後,水分及皮膚的油分會被稀釋,令防曬膏更易脫落,故不能塗抹一次便了事。若喜歡潛水者,更應上水後先沖乾淨身體,再塗抹潤膚露以作事後保護,以免皮膚水分被抽乾,加上酒店冷氣強勁,會令皮膚更容易乾燥。若平時在港少有曬太陽者,更要注意容易曬傷,若不幸「中招」,可事後以冰敷或以冷水降溫,再塗抹潤膚露,以免脫皮及紅腫情況加劇。

補濕噴霧帶上機

若選擇到寒冷地區避暑,很多人會誤以為沒有陽光照射,而對防曬警覺性減低,但其實紫外光無處不在,防曬工夫不可少,與此同時,亦要注意皮膚或會凍傷,特別是鼻尖、耳仔及腳,除了要全身塗抹潤膚露並穿貼身衣物,以保持皮膚溫暖外,亦要注意這些部位的保暖,需要的話可戴護耳罩、手套及穿厚襪,以免凍傷;前往這些地區,須乘長途機,在機艙內空氣乾燥,要特別注重補濕,但因為不能攜帶超過100ml的液體上機,故建議購買100ml或以下的補濕噴霧,於機上定時噴灑,而上機前亦宜先全身塗抹潤膚露及穿貼身衣服,以維持身體在長途旅程中避免乾燥。

外遊染病風險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潛伏期介乎15至50天,發病初期會發燒、疲倦、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及作嘔,接着眼白及皮膚呈黃色,病毒可由飲食被甲型肝炎患者糞便污染了的食品而傳播,常見於條件較差的地區。旅遊人士要保持個人及食物衞生,避免飲用不潔飲品及進食未經徹底煮熟食物,尤其貝殼類食物,注射甲型肝炎的預防疫苗十分有效。

瘧疾:由瘧蚊傳播的瘧原蟲所引起,主要存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域,潛伏期約7至30日,部分長達10個月,徵狀包括連續發冷、發燒、冒汗、頭痛及肌肉痛等,嚴重影響中央神經系統,導致神志不清、抽筋,甚至可於24小時內死亡。最佳預防瘧疾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外出時穿長袖衣服,使用驅蚊劑,應每隔數小時塗搽,亦有藥物可作預防之用。

高地綜合症:氣壓會隨高地而下降,但人體能否適應,則因人而異,如登高過急,身體未及充分適應,便會出現高地綜合症,又稱高山症,初則有輕度頭痛,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壓上升,繼而出現急性高山症,重則會引發高山腦水腫等,多見於急促抵達至海拔2,500米以上地區,預防方法可於旅行前5天服食中藥紅景天,亦可在諮詢醫生下服食治療青光眼藥物。

黃熱病:由過濾性病毒引起的疾病,病徵於感染後3至6天出現,包括突然發高熱、頭痛、發冷、惡心等,病情輕微者只會持續5天左右,但當嚴重時,引起皮膚及眼睛變黃、肝腎衰竭等,若本身沒有免疫力,死亡率可高達兩成或以上。黃熱病常見於中南美洲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的熱帶地區,並經由蚊咬傳播,預防方法是接受預防疫苗,於起行前至少10天接受一針注射,有效期為10年。

Rache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