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夠瞓眼袋現形

近日全城追看足球賽事,搞到不少人睡眠不足,除了黑眼圈外,眼睛下還多了「小袋子」,讓愛美之人深感煩惱!眼袋會因眼部四周的脂肪及皮膚鬆弛而慢慢形成,由初期的浮腫狀態,發展至更嚴重的硬而實的形態。不少有嚴重眼袋人士都會考慮進行針對性療程,醫生提醒要了解各種選擇與風險,才能安全「搣甩」眼袋。

臥蠶非眼袋

眼部皮膚最為嬌嫩,隨着年齡增長,眼睛的隔筋膜及眼皮開始鬆弛,而眼眶附近的脂肪會開始肥大,於是鬆弛肌膚形成一個小袋子。一般而言眼袋會於35歲以後逐漸浮現,但常常熬夜、作息不足、煙酒過多者,或患有腎病、鼻子過敏等亦會促使眼袋過早形成。臨床皮膚學碩士陸宏隆醫生坦言,眼袋是皮膚退化及衰老的現象,形成後很難消除。

事實上,大部分人的眼睛下也有條「小蟲」,不少人誤以為那是眼袋,陸醫生指那其實是俗稱「臥蠶」的眼部肌肉。臥蠶緊貼下眼瞼的小肌肉,形狀有如一條毛蟲,因此得名,一般而言臥蠶長度與眼內外角齊,主要是眼輪肌肉發達所致,而特別在眼睛用力時,如笑、扮鬼臉等,臥蠶會較明顯,但它並非眼袋。

療程有風險

坊間有說以鐵匙羹、茶包等敷眼睛能紓緩眼袋,陸醫生表示那只是利用冷縮熱脹的原理短暫令眼袋收縮,未能有效改善問題。要預防眼袋過早出現,我們需要遠離煙酒及有充分休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陸醫生指出眼部也需要防曬,如不做好防曬任由紫外線侵害眼睛,眼部周圍會出現乾紋,並引致眼袋。

另外,現時十分流行一些聲稱能改善眼袋的療程,如射頻、去脂針、激光等,陸醫生表示:「射頻的原理是刺激皮膚的骨膠原蛋白產生,而激光是利用二氧化碳(CO2)激光來代替手術把下眼皮黏膜切開,並且直達眼袋內把多餘脂肪切除。至於去脂針,現行法例不允許醫生進行的,不建議市民亂試。現時一些美容院的療程未必由專業醫護人員負責,這些療程還是由醫生主理較安全,市民應小心選擇。」

另外,陸醫生提醒做以上療程亦有風險,如起水泡、灼傷,甚至傷害眼球,影響視力。

臨床皮膚學碩士 陸宏隆醫生

Ka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