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承受的痛

俗語說「長痛不如短痛」,寧願一次痛完也不想長期受罪。不過對於患有三叉神經痛的人來說,只有幾秒至幾分鐘的「短痛」卻為他們帶來極大痛苦。在臉部的三叉神經線出現的痛症,其痛楚持續時間雖短,但簡單如刷牙、飲水等平常動作都可成為痛楚的誘發點,而且痛的程度猶如被刀割電擊,難怪有人會稱這痛症為「天下第一痛」。

西醫:痛如刀割電擊

三叉神經線位於人體的臉部位置,屬於第五條腦神經線,是臉部最粗大的神經。名叫「三叉」,是因其分成3個分支,分別控制額頭、臉頰及嘴唇的感覺。而三叉神經痛,就是指三叉神經線出現異常反應而產生的痛楚。腦神經專科醫生鍾天希指出:「這種痛楚是突發性的,事前並沒任何徵兆,而那突如其來的痛楚,每次可能只會維持幾秒至幾分鐘。」不過,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那短短的痛楚,鍾醫生補充:「痛楚的程度就好像被刀割了一下或閃電擊中一樣。」

病因不明 影響生活

不過,能使三叉神經痛擁有「天下第一痛」之稱號,除因「劇痛」外,另外一個原因應該與其痛楚的誘因有關。鍾醫生指,患者會有一個誘發點,簡單如飲水、刷牙、剃鬚,甚至吹風或接吻都可以成為誘發痛楚的原因。「試想想,生活裏經常會做的小動作都可能引發劇痛,患者每天都不停經歷如此大的痛楚,無論工作、個人和家人的情緒都會受到很大的困擾。」

對於三叉神經痛的成因,較為普遍的說法是指三叉神經線跟血管太過接近,這使部分神經線有可能被血管壓住或承受更大的壓力所致,另外因為三叉神經線從腦幹延伸出來,所以亦有說當腦部出現腫瘤或系統性疾病時,亦可能引發痛症,這都可歸類為「繼發性三叉神經痛」。至於目前還有不少成因不明確的個案,一般則歸類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

藥物治療 減緩痛楚

臉部的痛症並非只有三叉神經痛,那麼應如何確定自己患上此痛症呢?鍾醫生指出:「醫生一般會先了解病人痛楚的特性和位置,如滿足臉部突發疼痛、持續時間短、重複某動作誘發等條件時,基本上已可斷定為三叉神經痛。」至於治療的方法,目前都以藥物治療為主。其一是急性治療,即是開止痛藥給患者助其即時止痛,其二就是開一些抗癲癇、抗痙攣和抗抑鬱藥給患者,這能幫助減低三叉神經線對痛楚的敏感度,而其中的抗痙攣藥則能減低肌肉的繃緊度,從而降低痛症發作的密度。

鍾醫生說:「患者接受藥物治療一至兩個星期後,其痛症基本上已能得到紓緩。要服藥多久,一般沒有明確規定,醫生會按患者的痛楚程度而決定加藥或減藥。至於進行手術治療,因腦神經太多太密,風險較大,一般只作為二線考慮。」現時香港三叉神經痛患者的數量也不少,40至50歲的人較多,而女性患者亦相對較多。

中醫:風邪血瘀所致

西醫目前對三叉神經痛的病因未完全確定,那麼在中醫角度,這病屬於哪類型的痛症呢?註冊中醫師任立新指出:「三叉神經的中樞突在太陽穴附近分成三支,第一支為眼神經,第二支為上頷神經,第三支為下頷神經,其引發的疼痛見於面部,太陽穴上方及耳朵尖上方,屬於中醫的面痛、頭風、偏頭痛範疇。」任醫師還表示,導致三叉神經痛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會因感受風邪、肝陽上亢、氣虛血瘀而引致。此外,如情緒緊張、刺激性食物、過熱過冷食物、香煙、濃茶、腦血管微型障礙、顱內腫瘤壓迫等亦可以是引致三叉神經痛的成因之一。

三大類型 按病施針

任醫師指出,三叉神經痛亦可分為「感受風邪型」、「肝陽上亢型」、「瘀血積聚型」三種。感受風邪型為出現惡寒、口渴、小便黃、咽痛等徵狀,而肝陽上亢型就會有頭脹痛、心煩易怒、精神緊張、口苦等情況,最後一種瘀血積聚型則會出現長時間的三叉神經痛楚,其痛如針刺,患者的頭部亦有可能曾受外傷。此外,任醫師表示,三叉神經痛症多見於40歲至60歲的女性,這與西醫的觀察類同。不過,中醫的治療法則以針灸為主,醫師可按患者的痛情施針,施針穴位包括太陽、攢竹、魚腰、絲竹空、陽白、頭維等等。

紓緩湯水

每次痛症發作便服止痛藥,此舉難免有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以對於這類神經痛楚,患者可以因應自己屬於哪一類型痛症,在平日飲用一些食療湯水,以助紓緩病情。

感受風邪型

食療:川芎白芷燉魚頭

用料:川芎5錢、白芷4錢、薑活3錢、菊花3錢、石膏8錢、防風3錢、荊芥3錢、薑4片、大魚頭1個

做法:魚頭先煎,再與所有材料連適量清水,以文火煮1小時。

功效:疏風清熱止痛。

肝陽上亢型

食療:鮑魚殼燉天麻

用料:天麻5錢、黃芩3錢、石決明(鮑魚殼)1両、桑寄生3錢、益母草5錢

做法:所有藥材洗淨,加清水後隔水燉3小時。

功效:紓肝潛陽止痛。

瘀血積聚型

食療:當歸生薑葱白湯

用料:川芎5錢、生薑3錢、葱白2錢、赤芍5錢、當歸3錢、桃仁3錢、桂枝3錢、瘦肉半斤

做法:所有藥材洗淨,加適量清水後,以文火煲2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化瘀通竅止痛。

David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