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自然教育徑 歷史全學習

近日天清氣朗,最適宜扶老攜幼齊齊行山享親子樂。不過對於小朋友或平日較少運動的朋友來講,部分行山路線可能會比較吃力,所以選擇時一定要量力而為。位於港島南區的香港仔郊野公園,覆蓋金馬倫山、田灣山及香港仔上下水塘。公園內多條的行山徑,以香港仔自然教育徑最為平易近人,而且更雲集古蹟、各式植物及鳥類,正好讓小朋友寓學習於行山之中。

香港仔的後花園

早在1977年已建成的香港仔郊野公園,是本港最早開發的郊野公園之一,面積達423公頃。除有當年金文泰總督夫人最愛漫步及騎馬的金夫人馳馬徑外,同時亦是港島徑第3及第4段的所在,更是港島區唯一設有傷健樂園及輪椅徑的郊野公園。由於郊野公園入口鄰近漁光邨,故交通相當便捷。約3公里的路程十分平坦,途中更有不少介紹樹木植物的告示牌,非常適合小朋友及初階行山人士。

樹木廊 認樹識花

來到郊野公園,大家可以先到入口處的樹木廊參觀。作為漁護署首個以樹木為主題的教育中心,館內特別設有一棵巨型的榕樹模型,讓大家可以深入認識樹木不同部分及構造。另外,館內還有展板、電腦資訊台及互動遊戲區,讓大家認識過百種本港常見的野花。每逢周日,樹木廊更會舉辦導賞團,由專人帶大家認識各種植物。

稀有吊鐘王 受保護

離開樹木廊,沿香港仔水塘道漫步,綠意盎然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茂密的林蔭中,有不少本港常見的植物,如鴨腳木、紅膠木、大頭茶等。另外亦有受香港法例保護的稀有品種─紅苞木。據記載,這種約9米高的細小喬木,於1849年時在香港仔首次發現,由於它的花朵由5至6塊苞片重疊而成,外形有如吊鐘,故又有「吊鐘王」的稱號。

大戰遺迹

黃泥涌峽及灣仔峽位處港島的中央,加上道路四通八達,故二次大戰期間,成為了重要的軍事據點。即使時至今日,仍可發現不少戰時遺迹。沿水塘道繼續步行至近上水塘的分岔路,路旁便可以發現一座大戰時供士兵躲藏的掩蔽體建築,不過為安全起見,建築的入口、窗戶等都已經以磚塊封閉。建築物旁邊,還可以找到香港土生土長的植物─血桐,其名字由來,是因為樹液氧化後會變成血紅色。

法定古蹟 大鷹盤據

由水塘道轉向自然教育徑方向,會經過香港仔上水塘,於1931年動工,翌年落成,採用了仿石形式的混凝土建築,令整座水壩看起來就好像由大石堆砌而成,充滿懷舊味道。現時水塘的主壩、水掣房及拱橋都已成為法定古蹟。站在壩上除可以眺望香港仔的景色外,更可以看到水塘的全景。由於水塘四周的樹林是麻鷹的棲息地,故不時可以見到牠們在半空飛翔,數目有時更可達數十隻。

教育徑 接連私人水塘

與上水塘連接的自然教育徑,長1.2公里。這裏綠樹成蔭,景致並沒有先前的開揚,但只要多加留意,一樣可以發現不少有趣的植物,如龜苓膏主要材料之一的土茯苓、毒性極高可作為老鼠藥的山菅蘭、外形有點像菠蘿的露兜樹等。完成行程後,便會見到同樣被列作法定古蹟的下水塘主壩,據講此水塘原本屬大成紙廠所用,後來因為用水量大增,才被政府收購。

兒童研習徑 尋蝶蹤

沿路回到郊野公園入口前,會見到兒童研習徑的大木牌,小小的研習徑內種植了多種蝴蝶喜愛的植物,並附有文字及圖片介紹。多種公園內常見的蝴蝶,如青鳳蝶、巴黎翠鳳蝶、報喜斑粉蝶、擬旖斑蝶等,經常在花叢出沒,離開前不妨再多上一課。

INFO

全程:約3公里

需時:約2小時

難度:★★

適合人士:老少咸宜

中途退出點:可於上水塘折返,不走教育徑,沿主壩旁的路徑回到入口處。

前往方法:可於銅鑼灣駱克道乘4C專線小巴,於石排灣下車,然後沿香港仔水塘道上山。

Joshua

上水塘主壩氣勢宏偉,而且帶有懷舊的感覺。

沿途設有指示牌,指示郊野公園內多條的行山徑。

香港仔郊野公園鄰近漁光邨、石排灣邨,已成為附近居民晨運的地點。

紅苞木的花朵呈艷紅色,大約在每年的春季開花。

二次大戰留下的掩蔽體建築,隱藏在叢林之中,一不留神便會錯過。

站於壩上,可以環視整個上水塘的景色。

壩上的水掣房主要用作控制水壩的水量,同樣是法定古蹟之一。

兒童研習徑其實是一個種滿花卉的小花園。

與上水塘的主壩一樣,下水塘的水壩同被列為法定古蹟。

紫色的山菅蘭相當奪目,但毒性亦相當高,是製老鼠藥材料。

不少的蝴蝶經常都會在研習徑的花叢中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