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咁補 弄巧反拙

中國人着重因時養生,冬日時節除了注重保暖,自自然然想到進補,惟人參、當歸、鹿茸等名貴補品,由於屬性不一,未必人人合用,正如中醫師經常強調,進補要按個人體質作出選擇,為免亂吃亂補、以致身子弄巧反拙,不如先聽聽中醫師講解多款補品的功效及進食宜忌,那便能補身又養生啦!

四類補品 各具功效

據註冊中醫師葉英良指出,凡具有滋補身體、補虛扶弱、強壯體質、增強正氣、調整陰陽、提升免疫力等作用的食品或藥物,皆可以列為補品,其亦可以分為四大類,包括補氣、補血、補陰和補陽藥。補氣藥可以提升人體正氣、強化臟腑功能,如人參、西洋參、黨參、大棗、蜂蜜等;補血藥是指其能提供充足血液予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起着充分的營養和滋潤作用,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如當歸、熟地、何首烏、阿膠等;補陰藥則能為體內出現精血津液虧損時補充陰液,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沙參、百合、麥冬、龜板等;至於補陽藥,能溫補人體陽氣、溫煦臟腑從而改善陽虛諸症,如鹿茸、海馬、核桃仁、冬蟲夏草等。

配合體質 相得益彰

補品在臨床應用上,主要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這可配合祛邪的藥物,用於邪盛正虛的人士,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從而戰勝疾病;另一方面可用於久病體虛的病人,能增強體質,消除衰弱的症狀,輔助機體的康復能力,使之能早日恢復健康。雖然如此,葉醫師提醒大家在食用補品時,定要根據虛症的不同類型而予以不同的補品或補藥,如氣虛補氣、陽虛助陽、血虛養血、陰虛滋陰。但陽虛的人士,每多包括氣虛;而氣虛者,常易導致陽虛。氣虛和陽虛是表示機體活動能力的衰退。陰虛的人每兼血虛;而血虛者,常易導致陰虛。血虛和陰虛是表示體內津液的損耗。這指出人體氣血陰陽有着相互依存的關係。因此,益氣和助陽,養血和滋陰,又往往相須為用。

患重症者 不宜進補

進食補品時除了需要配合體質之外,由於補品或補藥猛烈程度輕重有別,個人受藥情況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小兒宜清補,成年人宜輕補,年紀較大或體質虛弱可大補,但患上慢性病、嚴重疾病的長者,未必適宜進補,而虛不受補人士只宜輕補或平補。此外,有些補藥會較為滋膩,如阿膠、熟地、黃精、肉蓯蓉等,易傷脾胃,服後容易出現脘腹脹滯,消化不良等徵狀,宜與健脾益胃藥同服,如茯苓、生薑等;至於補氣藥如人參、北芪、黨參等,服後可能出現胸悶或腹脹等氣機不暢等症狀,因此,烹調補氣藥時,宜酌加理氣藥,如杏仁、陳皮等,但不宜吃蘿蔔,因為蘿蔔具有破氣作用,會抵銷人參的補氣功用。

進食過量 傷身奪命

錯誤進補會出現問題之外,進補亦需要考慮季節因素,春夏溫熱,不宜大補,而秋冬寒涼,進補則可略重。最後,葉醫師認為進補過量亦不宜,他說:「中醫重視陰陽平衡,過量進食補品屬誤補,據《醫學求是》指『誤補者變幻莫測』;《醫宗必讀》中指出『病傷猶可療,藥傷最難醫』;《素問.至真要大論》亦指出『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因此,誤補者輕則傷身或延誤病情,這可出現咽乾、口渴、煩躁、失眠、眩暈、血壓上升、納呆厭食、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等不良徵狀,而重則更可以奪命。」

鳴謝:註冊中醫師葉英良

Lum

中國人有進補的傳統,然而未必人人適用。

由於蘿蔔具有破氣作用,會抵銷人參的補氣功用,故兩者不宜同吃。

屬於補陰藥的麥冬,能補充陰液,即使出現精血津液虧損時亦可維持正常運作。

當歸屬於補血藥,能為身體補充血液,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鹿茸能溫補人體陽氣、改善陽虛症狀,故屬於補陽藥類別。

服補氣藥後,容易出現胸悶或腹脹等症狀,故此宜加入陳皮、杏仁等烹調。

註冊中醫師葉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