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傑 彈起來!

電影《來佬奇緣》中,萊利失業,最後決定重返校園,自我增值。另一邊廂,婚姻失敗、意志消沉的中女講師瑪莎迪,遇上這位超齡學生,竟然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為人生展開新一頁。電影讓小記明白一個道理:離開一個待了很久的地方,不一定是苦事,分分鐘可能是另一段奇緣。

身邊有類似的故事嗎?立體書作者劉斯傑(Kit Lau)應是一例。2008年毅然放棄插圖設計和動畫創作的職業,轉型踩入陌生的立體書創作,闖出一條成功路。他輕描淡寫地說:「轉型,並非甚麼難事,其實你我他都有機會轉工。」由一張白紙變成雕塑,說的不止是立體紙雕的過程,也是Kit Lau「白紙」興家的寫照。

又是一個道理:有理想,不要放棄;有機會,要抓緊;相信自己,下一個彈起的人,可能是你!

香港人愛投資,也講求回報,但機關算盡,講到底還要算算自己敢不敢承受風險。2008年,劉斯傑(Kit Lau)籌備首本立體書《香港彈起》,沒有回報保證,只有膽量和勇氣,當然,他也曾擔心自己的能力,就算做了幾個Dummy後,也懷疑有否能力繼續下去,幸好得到評審、出版社、家人等的正面評價,才讓我們真正見識到Pop-up的香港。憑着實力,他繼續在香港帶動這股立體書熱潮,最近第4本立體書作品《車仔檔》誕生,一如以往,打開書本總教人眼前一亮,連車仔檔也彈得起!

車仔檔的堅持

《車仔檔》之序是這樣寫的:「小時候幫襯車仔檔是愉快的經驗,不僅食物價廉、味道誘人,也快捷方便。就連同學間也曾幻想將來大家一起經營車仔檔。各人七嘴八舌地討論,誰負責雞蛋仔、咖喱魚蛋、煎釀三寶……而勞作較了得的我更被一致認定應該開牛雜檔!」今次Kit Lau為了一圓兒時的夢想,不但開了牛雜檔,還開了彈到七彩的街頭小食車仔檔!

籌備立體書期間,Kit Lau四處掃街,大飽口福,更重要是深切感受到街頭小食的堅持。「事前曾廣發電郵給一眾朋友,希望大家告知哪裏有雞蛋仔賣,以便實地考察。當中有不少難忘的體驗,例如有檔主每日開檔前必先打磨好模具,才開始整雞蛋仔;有人則堅持雞蛋仔做得不好,絕不賣給客人。街頭小食雖然只是賣十幾廿蚊,但我欣賞檔主仍有其堅持,目的就是要做出有質素的食物。」現在車仔檔,生存空間愈來愈少,卻也愈見堅持,跟他毅然投身立體書的行徑不謀而合。

1年換來成功

任何人對自己醉心的東西,總有一份難言的堅持,街頭小食檔主如是,Kit Lau又何嘗不是?做創作的人身邊都會帶着一本簿仔,記低平時想到的小點子,Kit Lau要創作立體的東西,也是心裏已盤算良久的計劃,左度右度,為免老來後悔,終於憑着對理想的堅持,打開了另一條創作路途,成為香港Pop-up書的代表人物。

「當時心裏有一團火,太太亦很支持,即使自己沒有立體製作的經驗,我知道這將是個大Project,如果只是投放公餘時間,絕不能成事,所以辭掉工作,給自己1年時間去做,若有機會舉行小型展覽、或出書,已經認為算是成功。」初試啼聲,參加了「年輕作家創作比賽」,成功出版首本立體書《香港彈起》,算是達到心目中的成功。

白紙變身紙雕

Kit Lau曾擔任雜誌首席插圖師、動畫公司美術及創作總監,美術設計當然難不到他,但製作立體書呢?簡直就是一張白紙。「動畫工作豐富了我的鏡頭運用技巧,對創作立體書有一定幫助。但自己從未做過立體書,惟有邊睇書邊自學。Robert Sabuda是我欣賞的一位立體書作者,其作品層次感豐富,藉此增進我做立體書的技巧。」

他認為,製作立體書最難之處,在於如何運用最少又最簡單的工序,做出跟實物最神似的東西。《中國彈起》是其第二本作品,除上網狂找相關建築物的圖片外,他更遠赴北京實地觀察建築物的造型,絕對認真。「故宮是該書最難做的建築物,怎樣用一頁的內容,去解釋兩個立體紙雕的分量,實在很難,所以製作期間,我要不斷為故宮減磅,把紙雕調節到最薄但又最穩陣的地步。」

3歲女兒的啟示

Kit Lau的作品愈來愈受歡迎,甚至連外地也有粉絲,不時收到讀者電郵,查詢有否翻譯版本。Kit Lau謙虛地說:「我的作品不算很犀利。每個作品做到最後,總覺得未夠盡善盡美,應可以再做好些,但不緊要,留待下本書吧!以前我習慣貼膠水做紙雕,也用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來鞏固支架,但現在不會這樣了,《車仔檔》用『入榫』形式處理,比以前更注重細節。有時細節不但點綴紙雕,更添美感,還有其功能,如雞蛋仔檔側邊掛着的紙袋,就是令摺疊效果做到更好的妙法之一。」

學無止境,創作才有進步;而家人的支持,更是進步的原動力。「太太是每件作品的第一個讀者,她的意見都幾重要,例如原本的鳥巢紙雕外形似隻碗仔,太太說不好看,於是我轉移設計重心在營造氣氛方面,出來的效果不錯。正如我教3歲的女兒畫畫,她總很隨意地畫,花朵往往只有兩片花瓣,而不是三片,這種憑感覺的畫風大大改變了我,以前我畫人物,一定會堅守『黃金比例』,現在則不會太執着了。」

未來大計:回憶小百科

說到近日的人氣用語,相信非「那些年」莫屬,Kit Lau的作品也是懷各式各樣的舊。首本作品《香港彈起》,記錄了三代人居住環境變化的回憶;《中國彈起》則以中國人的身份回憶中國的故事;《陸上公共交通》及《車仔檔》,分別是香港交通及本地街頭小食文化的歷史記錄。現在手頭上製作中的一本,則以節日為主題,全都是香港人的「那些年」。

看來Kit Lau心裏最想做的主題,離不開回憶小百科。他說:「我好想做『盒仔檔』!我不知這類檔攤的正確名稱,我『盒仔檔』即是那些未開檔前,所有東西均收納在箱子裏,到了開檔做生意時,陳列架、貨品等才逐一『攤開』,好似報紙檔、舊式補鞋檔、石板街的檔攤等,這類『盒仔檔』讓人體驗到如何盡用空間。」生活巨輪不斷向前行,但我們仍要不時向這些民間智慧的舊東西好好學習,才會令人智慧增長吧!

Kit's Profile

劉斯傑(Kit Lau),曾任香港雜誌首席插圖師、動畫公司美術及創作總監。2008年執導及擔任美術總監的獨立動畫《我阿媽係外星人》,曾獲香港及國際多個獎項。2009年出版首本立體書《香港彈起》,大獲好評;2010年再推出《中國彈起》,展現中國珍貴文化遺產。同系列著作還有《陸上公共交通》、以及最新出版的《車仔檔》。

WL

有音樂的雪糕車是今次的焦點之作,有點似小時候的立體音樂賀卡。

最新作品《車仔檔》用「入榫」形式鞏固支架。

Kit Lau做立體書的技巧愈來愈純熟,所以Dummy(後)與出版後的版本出入不大。

Kit Lau(後排中)與同屆「年輕作家創作比賽」的勝出者合照。

介紹香港街頭小食文化的《車仔檔》。

材料豐富的車仔麵檔。

雞蛋仔檔紙雕最好玩之處,在於你可自行打開雞蛋仔的模具。

以三代人住屋的居所變化為主題的《香港彈起》。

已經愈拆愈少的舊式唐樓。

配合上海世博出版的《中國彈起》。

令人嘩然的敦煌石窟紙雕。

3D交通史簡直可以當作活動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