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物語:親人觀察

有年外遊,跟妹妹逛書店,拿起一本書看,她說我已經看過,家裏有的。

我說沒有,不曾購買或看過那本書。妹妹堅持見我看過那本書,我說她發夢見過。我認真在腦海搜尋一遍,確實沒有那本書。妹妹也不服氣,肯定我有。

大家幾乎忘記這件事以後,有天在書架找書,驀然看見近似的封面,才解開當日爭議之謎。有年在日本文具店買福袋,一千日圓福袋內有許多文具用品,還有個印上英文書封面的包書套,我只有那個包書套,沒有那本書。

日本人在公眾場所看書,很少讓人看見封面的。買書時,日本書店會用紙為顧客包書。有些人不喜歡書店的包裝紙,自己買包書套。

我不曾買包書套,既然買福袋有,當然不會浪費,套在小說之外。我看小說,妹妹以為我看包書套印的英文書。可見大家的記憶無錯,只不過是誤會。

主編《童年的守望者——我們的父親母親》時,反覆細讀中小學生文章,發現學生習慣觀察父母,寫下他們父母未必留意的一面。身教比言教重要,身教是視覺和聽覺的綜合記憶,人很易模仿別人的。言教往往是「耳邊風」,聽過就算。

有次叫姨甥等齊人才吃飯,他說我有天先夾了一條菜,沒有等齊人。我說我不會那樣做,姨甥堅持我有……咦,莫非我做過?

關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