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夥伴攜手匡扶弱勢

在現今富裕進步的香港社會裡,仍有一些沒有那麼幸運的弱勢社群,極需要社會的關懷、支持、接受和鼓勵,從而走出人生的困境。幸好本港有不少熱心公益的社會服務團體,跟香港賽馬會一樣,十分關注弱勢社群的需要,致力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的支援。然而,並非每一個團體都能獲得足夠的資源,推出有關服務。

馬會為此於二○○五年起,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開展「社區資助計劃」,為那些長期與馬會合作,一起服務社群的夥伴機構,提供三年一期的捐助。在未來三年,馬會再撥捐二億一千二百萬港元,支持五十二個社會服務團體,提供長者護理、家庭支援、青年成長發展、殘疾人士復康,和社區多元服務等各種支援。馬會自計劃推出以來,已共撥捐超過六億二千萬港元。

馬會主席施文信先生表示,「社區資助計劃」不但會惠及超過八十三萬市民, 也為夥伴機構提供充裕和穩定的捐助,讓它們可以更靈活運用資源, 為弱勢社群提供適切和高質素的服務。

香港賽馬會社群盃

香港賽馬會社群盃於二○○五年首次舉行,是每年一度的香港賽馬會社群日的主要盃賽,以凸顯馬會多年來重視與各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社區團體和教育機構的夥伴關係,合作無間地為香港社會提供各項社區和慈善服務。本年度的香港賽馬會社群日特以「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為主題,表揚默默服務社群的夥伴機構。

與我啟航 勇對未來

參加乘風航「海上歷奇生命教育計劃」的民珊便是其中一位青年人,藉海上訓練學習與航海知識和技能,發展個人自信、勇氣,學習互相扶持和團隊精神。

民珊回想當日參加純粹出於好奇,也想挑戰自己的體能和意志。縱使早知活動有多困難、艱辛,也不當作一回事;但踏上訓練船上的那一刻,她感到自己好像會喪命一樣。退出的藉口傾巢而出,如不懂游泳、天氣寒冷等。「在進行活動中最考膽量的『跳海』(棄船逃生訓練)前,一系列指定任務已辛苦得令我呱呱大叫、嚇個半死。幸好整隊人團結一致,互相支持,順利克服各個挑戰。」

一直逃避「跳海」訓練的民珊,因得到隊員的支持,不再退縮怯懦,奮身一跳!那一刻她跨越了自己的心理關口,也為自己的勇敢感到驕傲!這也讓她明白生命時刻遇到挑戰,給予自己太多藉口去逃避、留在安全網,永遠只會讓自己成「井底之蛙」。

乘風航主席何志盛:

如果沒有馬會的捐助,我們根本無法為青少年提供如此大規模的免費訓練課程。

「社區資助計劃」為「乘風航」提供穩定的資源,使到我們的同事毋須分心和花時間籌募經費,可以專注地推行服務。

馬會是一個具遠見的機構,看到青少年服務對社會深遠的影響,願意作出重大的承擔。馬會的同事除了撥捐善款予我們,也與我們會面,了解和關心服務的進展。

殘而不廢 發光發熱

勇於外闖的還有生命鬥士嚴楚碧。

「我的人生自留學法國回港後的一個情人節便完全改寫了。那夜我遇上車禍,被拋出車外重傷昏迷。」經搶救後,醫生證實她腦部活動正常,但因頸椎神經嚴重受損而導致永久傷殘,餘生要依靠輪椅。那時連手臂也提不起來,不停安慰自己:「與其計劃怎樣去自殺,不如勇敢面對現實,脫離苦況。」

她開始重新練習寫字和繪畫,學習怎樣獨自生活;她堅信坐著輪椅不等於失去自由,於是學習駕車。數年前,更興起創業念頭,與朋友合組公司,擔任視覺藝術設計指導及統籌工作,為志願團體作義務設計。

作為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的義工,她積極透過「生命教育」計劃,令青年人明白他們這批生命鬥士如何面對逆境,也引證他們不但好好活著,也可貢獻社會。

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主席李遠大:

馬會對「生命鬥士」的捐助,使到傷殘人士重拾自信,可以有機會回饋社會,與社會共融。馬會與路向理念一致,夥伴同行。馬會的「社區資助計劃」非常到位,看準社區支援的重要。

少數族裔 共融社區

同一天空下,一班南亞裔朋友也在香港活得精彩。

十八歲的Bibi來自巴基斯坦。父母早年來港生活,她自小在家鄉與祖母生活。基於當地文化,Bibi完成小三課程便留在家中料理家務。她回憶:「那時,甚少外出,沒有親戚陪同,我是不容許出席社交活動的。」

十六歲那年,Bibi來港與父母團聚。儘管父母非常鼓勵她外出認識朋友,但人生路不熟,又害怕面對新環境,她選擇留在家中照顧妹妹。直至認識了另一位巴籍婦女Saima,情況便改變過來。

Saima是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南天網絡」的會員,介紹Bibi成為其中一員,從此她認識了一班南亞婦女,開始學習烹飪、髮型設計及婦女健康等。「我從沒想過自己可以踏出家門,並學到這麼多知識。」Bibi笑得燦爛。

Bibi的轉變正好反映計劃協助了西九龍區的南亞裔人士發展潛能,認識社會服務及資源,更容易投入本地生活,促進種族融和。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副行政總裁孫勵生:

馬會和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目標一致,理念相同,都是希望為香港做好事,從深度服務社會。

這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夥伴關係,不覺間已經四十多年了。馬會充份展示尊重專業自主,信任專業設計,願意支持一些具深度和挑戰性,並且需要花時間耕耘的項目。

優質睡眠 健康頤年

誰想到「小改變」會換來「大改善」?何先生便有深刻的體會。

他兩年前退休,失眠情況不時出現,加上患有前列腺肥大,服藥後毫無作用,令他失眠的同時,也受盡夜尿問題的折騰。

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得悉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的長者優質睡眠服務計劃,便立即致電求助。負責社工為他進行詳細的失眠評估,且評定為「因生理疾病而導致失眠」;接著度身制訂改善失眠的治理計劃,建議使用耳穴貼磁方法,改善與泌尿系統有關的臟腑功能,再配合減少進食利尿食物的飲食習慣,以減輕夜尿困擾。同時,建議他在難以入睡時,練習呼吸鬆弛法,紓緩因失眠而引起的焦慮。

何先生按社工的指示,每天定時按壓貼磁穴位,小心飲食和生活習慣,並在睡前及半夜醒來時練習呼吸鬆弛法,落實以「小改變」帶來「大改善」。五星期的努力,令他每晚平均可睡上五小時,夜尿次數也減至一至兩次。現在即使偶然睡不好,也能輕鬆面對。

耆康會副主席袁金浩:

馬會的資助,讓我們可以把這項服務大幅推廣給全港的長者,也使更多市民明白良好的個人睡眠質素對家庭關係,以至社會和諧的重要。

耆康會與馬會的夥伴關係,不單關乎兩個機構,也與市民形成互動的關係。

馬會以賽馬活動帶動社會慈善服務的獨特模式,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成功例子,也是寓公共服務於慈善的典範。

家人互愛 街坊互助

新來港婦女阿麗現在也學懂輕鬆面對生活。

她於二○○八年入住逸東邨。社工在一次活動中主動向阿麗邀談,得知她搬進邨約一年,但區內朋友不多,親友亦居於內地,平日苦無傾訴對象;而且也發現她在管教子女上面對困難,亦因家庭事務經常與丈夫發生衝突,壓力漸增,更曾萌起自殺的念頭。

在社工介紹下,同住逸東邨的「關愛大使」阿萍便定期探訪阿麗,與她傾談,紓緩她的生活壓力;同時介紹她參加「好媽媽友愛天地」家長互助支援網的聚會。阿麗自此感受到區內的溫情,認識到更多朋友,更理解家庭團結及積極解難的重要。她也感到自己變得更主動、更樂觀,並發現自己的轉變給家人帶來正面影響,衝突減少了,家庭關係緊密了。

阿麗的轉變正帶出救世軍的「愛家、友里」家庭支援網絡中,外展網絡工作的重要性,透過邨內主動接觸、家庭義工及關愛大使的支援,編織出支援網絡,重建正面的人生觀,為家庭注入更多正能量。

救世軍社會服務總監梁佩瑤:

馬會所提供的,不單是財政上的捐助,在「愛家、友里」家庭支援網絡醞釀初期,馬會的同事也提供了不少寶貴的意見;最重要的,是彼此步伐一致,認定家庭的支援要以社區為本,重視網絡的建立和外展服務的提供。

我們與馬會的夥伴關係可以用「舒服」來形容。馬會雖然對我們的計劃有嚴格的要求,但也給予救世軍很大的自主性,放手讓我們推行有關的服務。

二○一一/一二年度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以受惠機構中文名稱筆劃序排列)

受惠機構 捐助項目

工程及醫療義務工作協會 電腦復康訓練資源網站

中華海岸老人院 受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之院友資助計劃

心光盲人院暨學校 視障幼兒教育支援服務

母親的抉擇 未婚懷孕服務

生命熱線 「生命共行」外展長者服務

生活教育活動計劃 特殊教育課程

匡智會 匡智會社會企業

安徒生會 陽光童行在大澳

扶康會 扶康家庭

防止虐待兒童會有限公司 「生之喜悅」家庭探訪計劃

協康會 發展障礙學童校外支援服務

肺積塵互助會 肺積塵病患者社區復康服務

香港女童軍總會 樂齡女童軍全面發展計劃

香港小童群益會 童路同行——兒童為本輔導計劃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 「顯示屏幕職業健康你要知」推廣計劃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 婚姻調解服務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 機會再生計劃

香港戒毒會 同輩輔導及見習學員計劃

香港盲人輔導會 視障兒童家長資源中心

香港青年協會 青年義工網絡

香港保護兒童會 「同、悅、學」兒童學習計劃(II)

香港紅十字會 紅十字制服團隊領袖及訓練員發展計劃

香港唐氏綜合症協會 網樂共享——唐氏家庭支援服務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社區性教育計劃

香港家庭福利會 婦女創新天

香港海事青年團 核心訓練活動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 長者優質睡眠服務計劃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 西九同行——支援新生家庭計劃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南天網絡

香港童軍總會——童軍知友社 知「友」明天——待學待業青年輔導計劃

香港善導會 綠洲計劃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 「百靈鳥」長者生命教育計劃

香港遊樂場協會 非常學堂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防止自殺教育計劃

香港耀能協會 復康座椅服務

香港露宿救濟會 灣仔露宿者之家

乘風航 海上歷奇生命教育計劃

國際文化交流 AFS國際文化交流:海外交流計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葵涌關懷網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 動感90後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社區長者保健計劃

基督教靈實協會 全人健康攜手共創

救世軍 「愛家、友里」家庭支援網絡

義務工作發展局 專才義工網

聖公會聖匠堂社區中心 龍城社區網絡計劃

聖雅各福群會 「啟導同行」就業拓展計劃

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 「生命滿希望、未來同心創」計劃

學前弱能兒童家長會 展望、飛躍、新里程

親切 兒童及青少年共融體驗及教育計劃

賽馬會長洲鮑思高青年中心 青年歷奇輔導特訓

鐘聲慈善社 「黃金年華」終身學習計劃

贐明會 紓緩展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