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中拾遺:搞藝術的資格

講座過後,接受該校校刊訪問。老師與學生對於我的出身都很驚訝,他們不相信我在這年代成長的,還會有這樣貧困的出身與經歷。我聳聳肩,原本想吐糟說是啊因為你們都只記得八卦雜誌裏被扭曲杜撰的那個我,像這類刻苦勵志的上進故事誰還有興趣?即使偶爾瞄到也立即跳過不看,看了也選擇性忘記啦。

真好笑呵,竟然以為今時今日不會再有窮人故事,我想說,貧窮這問題自耶穌降生前到廿一世紀後仍然未有改善迹象,然而不想嚇破他們弱小心靈,只好作罷。

大概是先入為主的偏見,我一站出來,大家就以為我即使不是富家子至少也來自小康之家,怎看也不像是吃苦捱窮、生性自學的人。造成這美麗的誤會我只能說聲抱歉,樣子長成這樣我也沒辦法,只是,群眾的普遍印象,倒是真能反映這城巿的部分真相。

在這個講求速食、急功近利,不鼓勵創意與藝術的城巿,能夠搞藝術冒出頭來的,怎不可能是小康之家出身呢?太貧困的根本自顧不暇,沒有搞藝術的閒暇與資格;家境太好的又吃不了苦,三分鐘熱度,誘惑太多,娛樂享受太豐富,而且不識民間疾苦,作品根本沒有靈魂。

曾經有不少中產存在的這城巿,近年愈來愈少新血投身藝術,是不是因為回歸後隸屬小康的中產早已漸漸消失,所以本土藝術家一詞將隨中產一同消失了?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