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螺洞荒村幽情

藏身於大埔工業邨後、八仙嶺郊野公園一處山谷中的沙螺洞,人迹罕至,環境清幽,可謂香港少有的人間淨土。這兒既有蜻蜓天堂的美譽,並殘留了張屋及李屋兩條客家古村,其中張屋(即張家村)有400多年歷史,為香港2級歷史建築,雖然古村早已人去樓空,幾近荒廢,卻洋溢思古幽情。

張九齡後人建村

以汀角路與沙螺洞路交界的路口作起點,沿平坦的柏油路一直上山,沿途吐露港和差不多整個大埔南的景色盡收眼底,經過約1個半小時路程,見到大炮亭後,沿亭旁的泥路走至分岔路左轉,不出5分鐘便到沙螺洞張家村。張家村始建於康熙年間,唐朝詩人張九齡的後人張仕琦、張仕清兩兄弟從東莞來到此處建村,從此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直至90年代中,隨着社會發展,村民紛紛遷至山下(即現時的大埔舊墟),昔日人丁兩旺的村落日漸荒廢。

走進人去樓空的古村,眼前盡是幾近塌下的石屋,破裂的門窗和長滿野草的祠堂,令人感到頹然;但當看到村口掛着「山水豆腐花」、「風調雨順」的招牌時,竟感到古村還有一股「活」味。

聽會長講歷史

張氏的後人,即沙螺洞村民權益會會長張偉國,多年來每日也回村落享受大自然的寧靜,張太更在這兒開闢一個有機小天地,種瓜種菜享受農家樂。因張家村是來往鶴藪與鳳園行山徑的必經之地,有不少遠足人士行經此處,故張氏夫婦會兼賣茶水、自磨山水豆腐花、豆漿、簡單麵食等,甚至會炮製傳統客家私房菜、盆菜等,為行山者提供一個歇腳地。

張會長好客健談,熱衷與大家分享村內的歷史點滴,他指,沙螺洞真係有個洞,皆因這兒曾是抗日戰爭時東江部隊的分部,抗戰時期,村內300多人都躲進附近一個洞內逃避戰火,可惜現在已找不到這個洞的正確位置,不然,我們可以去尋洞探秘呢!

沙螺洞客家私房菜

地址:大埔沙螺洞張屋村55號

收費:每位$68(須預訂)

查詢:9854 5156

交通:乘75K巴士或20A/B/C綠色小巴至鳳園下車,沿沙螺洞路(鳳園遊樂場旁)一直行上山,步行約1.5小時。

Konnie

古村早已人去樓空,假日卻吸引不少人到來尋幽。

想食山水豆腐花?由此路進。

門前只剩一對破舊的紅燈籠。

傳統客家燜豬肉,五花腩肥瘦分明,包保大家一試難忘。

張太自家炮製的有機山水豆腐花,滑不留口。$8/碗

健談的張會長,跟我細說沙螺洞的歷史點滴。

這兒至今仍用柴火煮食。

沙螺洞張家村,恍如一條遺世的荒村。

漫步有400多年歷史的古村,感受昔日村民的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