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屎埔耕作藝術有機融和

鋤禾日當午,落田耕種除了產生農作物的實質經濟效益外,其實亦包含了教導「粒粒皆辛苦」這些內涵價值。位於粉嶺北馬屎埔村的「馬寶寶社區農場」,是少有地在有機耕作以外,還融合藝術創作元素的社區,更有新聞價值的是,這裏的地被發展商收得六六、七七了,還有人堅守種菜。

位於梧桐河畔的「馬寶寶社區農場」,是個從傳統商業農耕法,漸漸轉型為有機耕作的社區。這次到訪,最大的得着是學會了甚麼是真正的「不時不植」。會吃的人都知道,食材要當造的才新鮮好吃,是為「不時不食」,而農夫挑選合適的農作物來下種,也要看節氣,符合自然規律,這樣除了能保障收成,亦間接符合了「永續」(Sustainable)的概念,不逆天而耕,破壞自然生態平衡,是為「不時不植」。坊間常聽到有團體引入外來品種(如日本的方形西瓜),聽起來雖然有趣,惟耕種時每每要架起溫室,呵護備至,投入的資源極多,所以賣得如此貴,實在「食得無謂」,真正能經營的有機農場更屬極少數。

學做有機農夫

「馬寶寶」舉辦的「永續農業耕種工作坊」,不像其他有機農場般只是給你體驗一下、嘗幾口車厘茄這麼簡單,而是必須學習大自然和動植物間的依存關係,了解泥土的特性,由此設計種植的流程。參加者還要落手落腳去收集魚腸和廚餘等物料去做有機堆肥,一步步成為真正的有機農夫。整個工作坊共9課,至於學種的農品,固然也是「不時不耕」,在4至5月開辦的第5期耕作班,種的應會是四季豆和沙律菜等。

  對落田感到抗拒但又想投身「有機」行列的朋友,除耕作班外,「馬寶寶」還有麵粉班、麵包班和天然肥皂工作坊等,例如女士愛美,但到底肥皂跟沐浴露、洗潔精有甚麼分別?皮膚喜歡「吃」甚麼?這裏提供的工作坊對美肌一樣有幫助。

永續農業耕種工作坊

日期:4月3日至5月29日

時間:9:00am-12:00pm(逢星期日,共9堂)

費用:全期$1,140,可一次過於報名時或分3期(報名、第四、第七課) 以轉帳方式繳交,每期$380。

天然肥皂工作坊

日期:4月2日

時間:3:00pm-6:00pm

費用:$230,另加材料費$50。

報名︰mapopo.farm@gmail.com

查詢:6121 8961

動物天堂

沒落化肥的農田加上大片自然生態,令馬屎埔成為動物天堂,冬天時觀鳥固然一流,記者曾在冬天一個早上,於一個小時內錄得超過30種雀鳥品種,尤以灰背鶇和烏鶇等鶇科過境遷徙鳥最多,夏天時亦是看兩棲類動物和螢火蟲的好地方。

了解更勝認證

社區農場現時有4戶人家進行有機耕作,但農家認為吃的人跟農夫互動的關係,比甚麼有機認證來得重要,不如吃的人直接來跟農夫溝通,了解農場實際情況來得親切,更希望顧客想吃甚麼菜的話,不妨直接請農夫種。

開放時間:逢星期三及日2:00pm-6:00pm

猛人相助 打造藝術村

由於村民棄耕或搬遷等原因,村內現時有不少破屋,一些文化藝術團體特來支持,將部分四散於田間的破屋粉飾一番,成功「植入」各種藝術裝置,跟一條馬路之隔的大型屋苑形成強烈對比,就像台灣四四南村一類的「眷村藝術」,儼如攝影家的Studio般,令周末假日多了不少影友到來。「馬寶寶」亦因時推出不同活動,如農曆年期間的割水仙班,至近期的粵曲班,宣傳單張都是由小克等漫畫界名人相助繪畫。

社區農場小檔案

「馬寶寶」實際是位於粉嶺北的馬屎埔村,政府於千禧年前曾推出打造無煙城的計劃,及後再推出涉及古洞、坪輋和粉嶺北以公私營合作方式進行的「三合一」東北發展大計,馬屎埔村被包括入計劃圖綱中。現時馬屎埔有七成業權屬地產商所有,然而本來數代居於馬屎埔、耕於馬屎埔的村民,由於未必是土地業權持有人,隨時有機會無家可歸。

農場的創立人之一Becky是第三代村民,於「馬寶寶」的導賞團中會跟大家分享村民生活趣事、本土農業現正面對的困難、農友又如何合力克服或抵抗等。

網址:mapopo.wordpress.com

農場導賞團

日期:3月27日,每月不定期舉行,每團歷時1小時,逢2:30pm和4:00pm出發。

名額 : 每團20人(先報先得)

費用 : 全免

Alvin Lee

這間溫馨的「田邊館」,乃是在文化藝術人士相助下,將一間由村民捐出的鐵皮屋改裝而成。

九層塔冬天時皺成一束乾花,揉碎會散發出檸檬香。

肉眼已能分辨出,用有機耕作的泥土較烏黑,較多腐殖質,使用化肥的商業耕作法泥土較泥黃。用手指一插,有機泥土鬆軟有彈性,被化肥「種壞」了的泥土則結成塊狀。

被遺棄的舊屋是拍攝取景的上佳場地。

於7年來最凍的一月,仍收割到這樣靚的車厘茄。

麵粉班和麵包班等活動教曉大家知道自己吃的是甚麼。

肥皂班不但教人手造肥皂,還有護膚道理於其中。

農作物當造的瓜菜隨節氣而變,保證新鮮。

你見過會扮牛叫的花狹口蛙未?「馬寶寶」是個生態寶庫。

上期耕作班學員遺下蘿蔔一個,現已成龐然大物。

農場的宣傳單張,插圖由《聾貓》作者小克操刀。

窗上的溫馨小屋,可見畫家對家的熱愛。

農作物被收進玻璃樽,變成精緻藝術品。

Becky(右)介紹種着4種不同茄子的茄子田。

鄰近大型屋苑的住客,本可享有農田美景,一旦馬屎埔發展,肯定美景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