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埔觀鳥好時機

米埔自然保護區所在的后海灣濕地,是亞洲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濕地之一,在1995年更獲《拉姆薩爾公約》劃為「國際重要濕地」。由於位處東亞至澳洲的飛行航道中心,所以每年都有接近5,000萬隻水鳥途經此處作為歇息和補給站,而每年1月至3月正是米埔最佳的觀鳥季節,想看鳥浪便要把握時間了。

米埔自然保護區平日並不對外開放,只接待團體或學校參觀。雖然如此,但在這段觀鳥的最佳季節,大部分星期六及日,他們都會舉辦「追蹤候鳥之旅」導賞團,由經驗豐富的觀鳥導賞員帶領,讓大家對米埔及候鳥有更多認識。

人工加天然濕地

作為全港最大濕地,后海灣濕地的面積廣達2,700公頃,當中蘊含了魚塘、基圍、潮間帶泥灘、紅樹林、蘆葦叢及淡水池塘等6種濕地,孕育着極其豐富的動植物品種。據工作人員解釋,保護區可以說是人工與天然最佳混合體,地處在陸生生態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本身已遍布紅樹林及泥灘,昔日居民為發展養魚業及蝦業,便在大片紅樹林四周加設堤圍,形成每個面積達10公頃的基圍,再引入海水養殖基圍蝦及魚類。亦正因為濕地、基圍、魚塘擁有豐富的食物,所以每年也成為候鳥的天堂。據統計每逢冬天在此過冬的候鳥數目以萬計,品種佔全港雀鳥品種的72%,當中更包括不少瀕危的品種,如黑嘴鷗、黑臉琵鷺等。

觀鳥屋內看鳥浪

為了讓大家可以靜心觀鳥又不騷擾到候鳥,參觀者可在基圍的小徑上漫步、觀賞紅樹林中的生態,保護區內還設10多座觀鳥屋,讓觀鳥人士進內靜心欣賞。其中位處后海灣泥灘的觀鳥屋,由於面向后海灣,所以候鳥的數目及種類最多。

在導賞員帶領下,大家首先穿過禁區的鐵絲網,再走過橫臥在紅樹林淺灘上、由浮桶及木板搭成的浮橋到達觀鳥屋。由觀鳥屋小窗向外望,是一片廣闊的泥灘,可以見到彈塗魚出沒外,淺水處更密密麻麻布滿各種候鳥,偶爾群鳥齊飛,出現陣陣的鳥浪(Bird Wave),極之震撼。工作人員指最佳觀鳥時間,是清晨、黃昏或潮漲時分,除雀鳥的數目較多外,牠們亦飛得最貼近觀鳥屋。不少申請了牌照觀鳥的愛好者,更會帶備長焦距鏡頭、望遠鏡,甚至會自備熱茶,一邊歎茶一邊觀鳥,悠悠閒閒度過一天。

追蹤候鳥之旅

舉行日期:3月5、6、12、13、26、27及4月10日

時間:6小時

收費:$280、$240 (會員、65歲或以上長者、18歲以下全日制學生)

午夜歷奇

舉行日期:4月份 時間: 5小時

收費:$280 、 $240(會員、65歲或以上長者、18歲以下全日制學生)

地址:新界元朗新田米埔自然保護區斯科特野外研習中心

查詢:2471 3480 網址: www.wwf.org.hk

午夜探小動物

隨着大地回春,4月中旬大部分候鳥都會回到北方,雖然春夏之間可以觀賞的鳥類不及冬天多,不過由冬眠中甦醒過來的小動物,卻取而代之成為焦點。據工作人員講,踏入春夏季,除了一些全年均會舉行的導賞團外,他們還會舉行名為「午夜歷奇」的夜間導賞團,讓大家感受米埔入夜後的另一面。

  導賞團會在黃昏時分展開,參觀者可以先感受一下夕陽下的米埔,待月明星稀便可到紅樹林及基圍探索。較為常見的動物有蝙蝠、蛙類、螢火蟲、蜻蜓、豆娘,甚至是蛇類等,運氣好的話,有時還可遇到較為少見的哺乳類動物,如豹貓、水獺等。

Joshua

在基圍一帶的樹上,聚集了大群鸕鶿,牠們的糞便令整棵樹都變成白色。

每個基圍的面積廣達10公頃,為候鳥提供豐富的食物。

泥灘上滿布密密麻麻的候鳥,場面壯觀。

保護區內設有10多座大大小小的觀鳥屋。

教學中心內展示了不少鳥類及基圍的資料。

浮橋設於淺灘上,兩旁盡是茂密的紅樹林。

保護區內亦可以見到不少野鴨。

蒼鷺是一種性格孤僻的鳥類,上半身為灰色,腹部則呈白色,多在淺水區覓食魚及青蛙等。

大白鷺是白鷺屬中體積最大的一種,喜歡成群出現,求偶時期牠們的羽毛會出現蓬鬆的狀態。

除基圍外,保護區內還有大片蘆葦叢。

斑腿泛樹蛙
香港原生種的蛙類,屬中型蛙種,雄蛙身長約為5cm,雌蛙則為7cm。

豹貓
擅長爬樹,屬於夜行性動物,外貌與家貓相似。

夜探小工具
捕蟲槍
啟動後會發出微弱的吸力,可以將想觀察的小昆蟲吸入槍管透明格中,待觀察完再將牠們放走。

蝙蝠探測器
蝙蝠飛行時會發出超音波探路,探測器上設有不同波段,憑着波段便知道屬哪一種蝙蝠。

電筒
電筒前設有紅色的鏡片,在照射動物時便不會因光線太強而將牠們嚇走。

想拍攝候鳥的話,長焦距的鏡頭絕對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