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中拾遺:不笑的緣由

年假期間留在家裏,看到電視台一個關於棟篤笑的節目。操流利廣東話的外國人說,香港人很少笑,卻同時很希望可以笑。他們看棟篤笑表演很多時候都沒甚麼反應,容易有冷場,跟外國大相逕庭。即使覺得好笑,也不會輕易笑出來,彷彿一笑,就輸了。

一個關於快樂指數的調查,全球一百五十多個國家中,香港人的快樂指數排名在八十多,但我懷疑實際排名其實應該更低。

香港人的快樂與幸福何來?賺很多很多的錢,發大達,就是快樂。可賺了錢怎麼花?怎樣才算是生活?很多香港人都答不上來。

或者,他們揭開雜誌,照讀裏面那些鼓吹消費的暗鱔文章給你聽,以為這就叫做生活。

香港人很少笑,不容易笑,是因為大部分香港人都不懂自嘲。看看媒體、八卦雜誌與網絡,你就一清二楚:讓大家發笑瘋狂轉載的是甚麼?不是一段精心準備、刁鑽精警的笑話,而是對別人的踐踏、傷害與奚落。各大小討論區與Facebook教大家「笑咗」的片段,都是別人的不幸。我們最懂得嘲笑別人的不幸,旁觀他人的痛苦,落井下石,我們的笑位與創意都是從這些惡搞與奚落中蔓生的—因此,為免成為下一個被奚落被恥笑的對象,我們當然就得小心翼翼,規行矩步,躲起來笑,以免成為被偷拍被放上網的恥笑對象,到時候,就笑不出來了。

不懂自嘲,只懂嘲人的民族,如何能夠開懷大笑?那些嘲笑他人的笑聲,裏面都隱約有着內疚,以及害怕報應的不安存在。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