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大屋 古建築新面目

雖是澳門世遺歷史城區的古建築之一,鄭家大屋對不少遊客來說,卻是新遊點,只因大屋經歷了8年的修葺工程,直至去年2月才重新開放,叫人特別期待。事實上,這間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早在1992年被評定為「具建築藝術價值之建築物」,故遊歷史城區,鄭家大屋是必看一站。

澳門歷史城區主要由25個文物建築、街道及前地空間組成,其中鄭家大屋是澳門現存建築面積最大的民居建築群,具有廣東傳統民居的特徵,也糅合了很多外來文化的影響,可說中西合璧;大屋還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因為近代思想家鄭觀應在此完成了著名的《盛世危言》。

家族式建築群

鄭家大屋由鄭觀應之父鄭文瑞始建,根據大屋內的楹聯落款日期,建築最早可追溯至同治八年(即1869年),其後鄭觀應及其兄弟陸續修建,規模不斷擴大。大屋直接面向內港的坡地,視野開闊,昔日千帆並舉,大小船隻穿梭而過,一片繁華,景觀甚好。

位於媽閣街側的大屋,建築範圍約4,000平方米,由多座不同風格建築及開放空間組成,大小房間達60多間,是澳門少見的家族式建築群。建築沿媽閣街方向縱深達120多米,順序布置了大門、僕人房區及主門樓後的兩座並列合院式建築。大屋建材以青磚為主,屋頂平面為連續的中式坡屋頂,建築高度因房區性質不同而有所分別,僕人房區一般為一層高的硬山式建築,局部為平屋頂;主房區建築多為兩層高,間中也有達三層的。

登堂入室細看

主入口位於東北方向的龍頭左巷,為一兩層高之宅門建築,長13米、深7.9米,與主建築群分離,宅門入口牆身自檐口往內凹,上層開有窗戶,下層為入口大門,檐壁上有中式壁畫,為典型傳統中式風格;門廊內牆身設有神龕,天花則是西式泥塑圖案裝飾。

大屋與傳統中國民居不同的是,主建築各房區之大門入口,與大宅入口不在同一方向,它們都面向西北,而且都在同一直線上,前面有既寬且長的通道,通道中段有另一門樓將主次建築分開,前段為僕人房區及外花園,後面為主房區。

中西合璧風格

大屋兩房區之間以大內院相連,主房區主要由兩座四合院式建築組成,建築都作兩進深三開間式,其間以水巷分隔,外牆檐壁均有泥塑浮雕裝飾,而牆基則由花崗石砌成。建築入口,特別是兩個主入口,都採用與宅門入口相同的處理手法,但廳堂的位置,則有別一般設於地面層的傳統做法,而是設在二樓,整個廳堂佔據三開間一進深的空間,為一抬樑式木結構形式。

大屋整體雖以中國形制建構,卻處處展現中西合璧的特色,中式建築手法主要表現於屋頂、樑架結構、建築材料、檐口、牆體的彩繪及泥塑淺浮雕、內院中多樣的窗戶、主入口自檐口往內凹的處理手法,以及趟攏門等。至於受西方或外國影響風格,則見於室內天花的處理、門楣窗楣的式樣、檐口線,以及外牆的抹灰等。

七十二家房客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鄭家後人分居各地各自發展,鄭家大屋多處空間被分租出去,一度曾有300多人在內居住,出現72家房客的景象。超負荷的使用對建築造成很大的損壞,加上風吹雨打及祝融光顧,令建築飽受摧殘。2001年7月,澳門政府接管大屋,當時超過八成以上區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而且僭建和改建嚴重,部分原貌已模糊難辨。2002年起,澳門政府開始對鄭家大屋進行嚴謹的修復工程,經歷8年,昔日面貌始基本得以恢復,並於2010年2月向公眾開放。

鄭家大屋

地  址:龍頭左巷10號

開放時間:10:00-18:00,17:30停止進場(逢星期三、四休館)。

查  詢:(853)2896 8820

網  址:www.wh.mo/mandarinhouse

導賞服務:星期六14:30-15:15、15:30-16:15

星期日10:30-11:15、14:30-15:15、15:30-16:15

鄭觀應與盛世危言

原籍香山縣的鄭觀應(1842-1922年),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16歲赴上海從商,於公餘在英華書院勤修英語,曾任洋行買辦、上海電報局總辦,也先後擔任過輪船招商局幫辦和總辦、上海機織布局襄理和總辦、漢陽鐵廠總辦、商辦粵漢鐵路公司總辦等,歷數十年的洋務實踐和宦海浮沉,逐漸形成一套「富強救國」的思想。

鄭氏因1884年輪船招商局與太古輪船公司的員工經營不善,以及中飽私囊等案所累,退居澳門,在鄭家大屋中潛心修訂於1873年完成的《救世揭要》,以及1880年寫成的《易言》,結果在1892年完成了深具影響力的《盛世危言》。《盛世危言》正值中日甲午戰爭一觸即發之時出現,當時社會的民族危機感極重,此書出版後隨即轟動社會及以極快的速度傳播。《盛世危言》的出版,除對清末的維新派和革命派具承先啟後的作用外,也為1898年開始的百日維新奠下重要根基。

鄭家大屋是澳門少見的院落式大宅建築。

大屋的主房區包括兩座傳統廣東式住宅—餘慶堂和積善堂。

維修前的大屋,損毀嚴重,經過8年時間才得以回復原貌。

中央有採光大天井,是廣東傳統大宅特色之一。

文昌廳的走廊,兩邊窗戶和天花盡顯中西合璧風格。

推窗外望,叫人遐想昔日景象。

內院洋溢西方風格,另有一番景致。

大屋以青磚為主要建材。

復修後的餘慶堂大廳,古色古香。

趟攏門是中式建築的體現。

如此經典的大宅,一牆一瓦都吸引遊人駐足細看。

這些拱廊式的設計,甚富歐洲風味。

除了是世遺歷史城區古建築外,鄭家大屋早在1992年被評定為「具建築藝術價值之建築物」。

《盛世危言》對中國近代不少學者和政治家都有深遠影響,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毛澤東等。

鄭觀應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的理論家。(黑白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