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旅程:日本玉聯想

早前到中央圖書館,聽一個關於日本玉的講座。講者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鄧聰教授。對於日本玉,我一點也不認識,所以要來學習。鄧教授首先講到早期在中國東北地區,及西伯利亞地區出土的玉器,當中不少是玉玦,即環狀玉器上有一整齊缺口。鄧教授後來的研究發現,幾千年前的玉玦是如何割開那缺口呢?原來是用絲繩加入沙石,摩擦出來。鄧教授知道在日本也發現類似玉器,但當地考古界不知道古人如何製作,鄧教授於是向他們提出繩切的可能性亦適用於日本,引起當地關注。原來日本也有玉出產,連許多日本人也不知道,而四千年前已有玉文化,不過一千年前就已消失。鄧教授講到古人喜愛玉,是一種追求永恒、長久的信念,包括古日本人也有同樣的理念。

在講座完畢後,一些觀眾走到台前,大家繼續問問題,包括我在內。有一女士問鄧教授,剛才提到日本也有玉文化,可能也在追求恒久,但一向以來,日本人崇尚櫻花,就是一種瞬間即逝的思維,兩者不是有矛盾嗎?我從後面聽到,覺得問得好,看他怎回應。鄧教授處變不驚,說:「人本身就是矛盾的,每個地方的文化也有其矛盾之處,中國也有……」說得頗對。原本我也想問一條頗敏感的問題,是有沒有一刻想過,在日本的玉考古中,有人從中作假呢?日本考古界又不是未發生過!剛想問之際,看到他太太在旁,就收口了。因為她是懂廣東話的日本人。櫻花般的疑問散落了。

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