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物語:為利往來

傳統中國文人大多窮困,不會在文章談財富利益。職業階層是士農工商,商人排最後,因為商人沾得一身銅臭。

無視財富的心態不合人性,只是自我安慰而已。歷史上正式肯定商業有利社會進步的是司馬遷,他在《史記貨殖列傳》寫:「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司馬遷彷彿預言了唐代盛世,天下繁榮,街道熙來攘往,四方八面的人來到長安做買賣,胡人和漢人可在商業交易中熟落起來,各地物資匯聚貿易,順道文化交流。

當年長安是世上最繁華之地,國民樂意接受新事物,由音樂、服裝、飲食到思想都是前所未有的開放。如果商人不為利益驅使,也沒有絲綢之路的了。

在香港出世和長大,我實在無法體驗無視利益的大同世界。只是明白人創造錢,人是錢的主人,絕非錢的奴隸,不應為錢煩惱,及早學習理財為上算。

我們不應欠債,不值得為多件衫而欠卡數,為錢出賣自己的肉體或靈魂更是下策。各國政府隨時可以印刷鈔票,鈔票無窮無盡,肉體和靈魂卻是唯一。無論從哪方向思考,都不值得為錢出賣自己。

我們賺錢和花錢均能促進世界進步和社會繁榮,不過,大前提是取之有道,花得有理。別覬覦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人生自然減少許多煩惱。

關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