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模Rika飲食謹慎免糖尿病突襲

新八模Rika飲食謹慎免糖尿病突襲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常見的頑疾,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成因與飲食習慣及生活模式有一定關係。年輕一代或許對此病不聞不問,但新八模成員之一的王麗嘉(Rika),因為有親人及朋友的親屬飽受糖尿病困擾,趁着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與大家分享感受。

不幸患上糖尿病,後果十分嚴重,為喚起巿民的關注,世界衞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合會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為「世界糖尿病日」,而Rika亦認為大家應開始關注糖尿病對身體的影響。

胰島素分泌不足

仁安醫院腎科透析中心總監兼內科顧問醫生汪育華表示,糖尿病成因主要與不良飲食習慣、肥胖、缺乏運動、年齡及遺傳因素有莫大關係。由於該病屬代謝失調的慢性疾病,當進食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分、澱粉質等)時,經消化後會變成葡萄糖,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成為血糖,此時,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協助血糖進入細胞以供運用。假若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人體無法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血糖便會上升,血糖過高的話,便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有機會破壞身體不同的系統及器官,包括心血管、視網膜、神經系統及腎臟等。

Rika早於17歲便認識糖尿病,她說:「那時在加拿大讀書,有些課堂會講及糖尿病的知識,另外,有親人及朋友的家人亦受此病影響,像去年一個好朋友的嫲嫲便因糖尿病去世,當時真的覺得很心痛,自此便對這個病多了認識。」為了防範惡疾,Rita關注日常生活,更上網找相關資料,希望能從中了解更多,盡量避免受此病侵襲。

糖尿病分二型

糖尿病可分為兩類型,包括糖尿病一型及糖尿病二型。一型糖尿病又稱為胰島素倚賴型,與遺傳及免疫系統因素相關,使製造胰島素的細胞受到破壞,因而不能製造身體所需的胰島素,必須以長期注射作治療。這類人士多數在年輕時發病,診斷後的三至五年屬黃金時期,如果期間能好好的控制病情,便可及早預防併發症的出現;二型糖尿病則又稱為非胰島素倚賴型,主要是因為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拒,使細胞不能攝取及利用葡萄糖,導致血液積存過多糖分,與遺傳、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因素有關。病徵大多溫和,不易為患者所察覺,可潛伏體內多年,一經診斷,已可能開始出現併發症。二型患者通常年齡較大,但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所以大家別掉以輕心。

雖然不認識糖尿病的類型,但Rika了解到這病與飲食有一定關係,故此她盡量控制自己的飲食,Rika說:「自從身邊有人患上糖尿病之後,自己對飲食亦注意多了,例如進食不可以太飽、煮食物時會減少鹽的分量、每天都多菜少肉等,另外,糖尿病人不可進食太多澱粉質,因為有機會令病情不穩。」Rika坦言現時一個人在香港生活,日常多數出外進食,自己煮食的時間不多,出外進食時,惟有選些較清淡的食物,過往每天吃一至兩包薯片的習慣也戒掉了!

出現情緒問題

由於糖尿病是一個長期病患,患者長年累月飽受疾病的困擾,要控制飲食、體重之餘,亦要長期打針吃藥,所以患者或會變得情緒化,Rika說:「可能佢哋每日都要打針食藥,病人會覺得自己好麻煩,加上本身已經有病,會感到不適,容易出現抑鬱問題。這時,病人的家人或朋友應盡量關心開解,多點和他們傾偈,緩和病者的情緒。」

汪醫生指出,部分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口乾、多尿或小便頻密、體重下降、容易疲倦及易受感染等徵狀。汪醫生補充:「由於部分患者沒有明顯徵狀,有可能直至出現併發症後才察覺患上糖尿病。」而併發症則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是指血糖過高或血糖過低的現象;慢性主要是指血管和神經系統受到損壞,令身體器官壞死,而喪失功能。併發症包括失明,中風,心臟病,腎衰竭,足部潰瘍和壞疽,導致截肢,嚴重者或可引致死亡。

朋友的嫲嫲因為糖尿病於去年過身,Rika驚覺此病的可怕,她說:「其實以前食嘢真係亂來的,薯片、朱古力及糖等都喜歡吃,但一年前朋友經歷了痛失至親之後,便開始正視糖尿病的嚴重性,加上自己有親友患此病,由於此病有遺傳性,為了減低引發糖尿病的機會,於是飲食方面,自己都謹慎了。」

認識世界糖尿病日

由於全球糖尿病患者正迅速增加,為喚起全球對糖尿病危害的關注,世界衞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合會自1991年起,把每年的11月14日訂為世界糖尿病日。其實這日是發現胰島素的加拿大科學家班廷的生日,而聯合國亦於2006年將世界糖尿病日確立為聯合國日。

少吃高脂高糖食物

現時並沒有把糖尿病完全根治的方法,汪醫生表示要治療糖尿病,主要透過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以及藥物去控制血糖。如果要有效地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須依醫生指示用藥;減少吃高脂及高糖食物,採少吃多餐的原則,改善不良飲食習慣。汪醫生說:「飲食方面患者應限制所攝取的熱量不多於1,500至1,800卡路里,奉行少油少糖飲食,不要飲用甜的飲品,因會損害胰臟,影響病情。」另外,患者亦應多做運動,以保持標準體重;戒掉煙酒等不良嗜好;減少生活壓力,保持心境開朗,這些都有助控制病情。

患者家屬及早檢查

至於預防方面,汪醫生指最有效的方法,不離保持體重,不可以過重,因為有中央肥胖的人,會較易患上糖尿病。汪醫生說:「如果年輕時已有運動習慣,多做帶氧運動,便可減少中年患上此病的機會。」另外,由於糖尿病有家族遺傳的因素,所以若有親人患上此病,家屬應從30歲開始進行身體檢查,如果本身屬於肥胖一族,更應盡早開始。雖然Rika身形纖瘦,但由於家族有人患上此病,所以她選擇多做身體檢查,她說:「自己的健康十分重要,由於屋企人本身有不同的病痛,所以自己都會特別留意,因為我擁有加拿大戶籍,所以每年回加拿大都會做身體檢查。」

Sammie

雖然Rika平日工作繁忙,但為保健康,她會盡量抽時間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