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談日本:不是影評

朗談日本:不是影評

終於看了電影《告白》,想寫的不是影評,而是嘗試解構這套作品。

《告白》的人物包括殺害無辜幼童的少年、將學生逼上絕路的教師、欺凌同學的學生、弒母的少年,全都可在日本社會中找到。當然,電影中採用誇張的表現手法,比實情誇大了三數倍。

10多年前神戶發生了「酒鬼薔薇聖斗事件」,名稱有特別意思,但在此不贅。兩名幼童在事件中遇害,兇手是一名14歲少年,曾有虐待動物往績,在精神狀態正常下,為了貪玩及惹人注意而犯下彌天大罪。然而他獲「少年法」保護而沒洩露真實名字,一直被傳媒稱做少年A。

數年前,福岡一名教師欺凌學生,最後逼得學生自殺。同是數年前,福島縣一名少年弒母後,將母親首級帶到警署自首。日本的學校欺凌問題更是無日無之,常有學生因此留下遺書自殺。

《告白》中有位感染了愛滋病的熱血教師櫻宮正義,令我聯想到現實中的義家弘介,他曾是壞學生,但痛改前非成為了教師,被稱為「不良教師」。義家身體無恙,近年更從政。《告白》小說原作者湊佳苗似乎對「熱血教師」的評價頗為負面。《告白》描寫的人性相當變態,但覺得原作者不是賣弄,而是利用「以毒攻毒」的手法喚醒日本國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