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敏感引致濕疹 DJ黃思敏戒口免周身痕

食物敏感引致濕疹 DJ黃思敏戒口免周身痕

食物敏感的徵狀,有時會弄到皮膚又紅又腫,或令人肚痛嘔吐,但有些患者就算接觸過敏食物後,卻不會立時出現敏感反應,反而隱藏體內多年,逐漸地演變成其他毛病如氣管敏感、哮喘、濕疹、皮膚敏感、慢性腸炎等。新城知訊台DJ黃思敏就是濕疹患者,中醫師估計因食物敏感所致,自從戒掉相關食物後,濕疹情況亦有所改善。

黃思敏十年前患上濕疹,估計原因是可能對某些食物敏感的緣故。「那時是冬天,多數穿樽領毛衣,之後就發現頸部出現不少紅疹,醫生診斷是濕疹,服藥後,非常渴睡,醫生還處方類固醇的藥膏。初時我不以為意,以為冬天過後,情況會有改善,但轉季後,問題並無減輕,後來有中醫師認為有可能跟食物敏感有關。」

過敏反應 隱藏體內

食物敏感因人而異,任何食物都可能是致敏源頭。一旦出現過敏,患者究竟有何反應?香港浸信會醫院駐院兒科顧問醫生薛守智表示:「如果感到不尋常肚痛、腹瀉、嘔吐等,一般人都會意識到可能是食物敏感的徵狀,其實根據身體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的時間,可分為『即時性食物敏感』和『延遲性食物敏感』這兩大類。」

「『即時性食物敏感』是指接觸過敏食物後,體內於數分鐘至幾小時內出現敏感反應,如風疹、紅腫痕癢、鼻子癢、流鼻水、打噴嚏、肚瀉、呼吸困難等。至於『延遲性食物敏感』,則是指身體細胞接觸過敏食物後,不會立時出現敏感反應,反而隱藏體內多年,連患者自己也懵然不知,逐漸地演變成氣管敏感、哮喘、濕疹、皮膚敏感、慢性腸炎等毛病。」

避免進食 刺激食物

思敏跟朋友交談時,發現不少人也飽受濕疹的困擾。中醫師認為,她的情形有可能跟食物有關,因為進食一些刺激性食物,有機會導致濕疹。中醫師建議她戒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麵包(因為有酵素的成分,會令皮膚敏感)、醃製的食物如鹹蛋、花生、過酸的食物如橙、檸檬(過分酸味亦影響皮膚)等。其中尤以刺激性食物及醃製食物,對身體影響最大。

以前思敏每日必喝一至兩杯咖啡,經過中醫師的提點後,她已經戒掉咖啡,以及盡量少食刺激性及醃製食物。思敏說:「當初的濕疹情況較為嚴重,無論頸背、耳背、手臂、肚皮、腳跟、大腿、臀部等位置,都出現紅疹,弄到『周身痕』。可能因為集中精神工作,早上情況還算可以,但到了晚上,就覺得好辛苦,尤其是臨睡前,搞到難以入眠。自從改善飲食習慣後,翻發情況已不像以前般頻密。」

敏感程度 難以評估

食物敏感防不勝防,無論大小朋友都有可能「中招」,有些人甚至突然間對某種一向食用的食物有過敏反應。思敏表示以前一直有吃乳酪,早前實行「乳酪及香蕉」的減肥餐單後,她發現若一次過進食較多分量的乳酪,肚皮附近位置會出現痕癢。其後中醫師告知,乳酪屬濕重食物,可令濕疹惡化,故她停止相關的減肥餐單。

思敏的家人則對粟米產生反感,情形類似食物敏感。她說:「弟弟5、6歲時,當他吃第一啖粟米,便作嘔。以後一見到粟米,他亦有這種感覺。我們曾試過瞞着他把粟米混入其他食物,但當他吃後,同樣感到不舒服。帶他看醫生,醫生認為初期可能是生理上的抗拒,慢慢變成心理問題,所謂『本來無病但後來變成有病』,既然他對粟米反感,我們以後都不會亂來。」

認清標籤 減低風險

所謂「病向淺中醫」,思敏出現濕疹,會立即看醫生、食藥並搽藥膏,一般一星期左右病情便得以紓緩。薛醫生說:「一般而言,醫生會為患者處方抗組織胺口服藥、給患者外塗藥膏,又或注射抗組織胺劑,藉此控制敏感徵狀,紓緩病情。對於部分病情極嚴重的患者,醫生可能會處方腎上腺素(俗稱「救命針」),遇上緊急需要時,讓患者自行注射,好讓他們有足夠時間求診。」

食物敏感無法根治,但如果知道對某類食物有敏感反應,就一定要戒掉。已正式生效的食物標籤法,規定包裝食品標籤上,一定要列明八種最有可能引發敏感的食物成分。對食物敏感患者來說,這條例絕對是一大喜訊,他們選購食物前,大可先細閱食品標籤的內容,看看有否任何令他們進餐後敏感的成分,減低中招的風險。

解構食物敏感

食物日誌助找源頭

由於導致過敏的源頭很廣泛,若出現任何敏感徵狀,薛醫生叮囑患者應立即看醫生。為了讓醫生掌握更多資料,患者不妨寫下食物日誌,記下食用的分量、進食後的敏感徵狀,有助醫生從日常飲食習慣中分析並鎖定有關致敏原。有時醫生亦會建議患者進行專業的致敏原檢驗,進一步確定致敏原因。最常見的測試方法是皮膚測試(Prick Skin Test),試劑含有不同的食物致敏原,利用針或小圓盤刺在皮膚中,如皮膚呈紅斑,代表對該食物有過敏反應,日後要避免進食。

八大類食物易致敏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有八大類食物最容易導致食物敏感,分別是牛奶、蛋類、大豆、花生、果仁、小麥、貝類及魚類。薛醫生指出:「牛奶、蛋類、大豆、花生、小麥是兒童較常見的過敏食物,約佔所有成因的九成,至於成年人及青少年,則以花生、果仁、貝類及魚類較為常見,約佔所有成因的八成半。有些人對水果也有過敏反應,如奇異果、木瓜等,且有上升的趨勢,大家不容忽視。」一旦發現自己對某種食物產生敏感反應,應立即徹底戒口,避開致敏原。

敏感有機會遺傳

薛醫生說:「雖說很多原因導致食物敏感,家族遺傳亦不容忽視。如果父母雙方或任何一方,已有食物敏感問題,其下一代亦屬高危一族。為了減輕BB出現食物敏感的機會,在餵哺母乳期間,母親應避免進食容易致敏又非必要營養來源的食物,如花生,可減低腸胃未成熟的BB接觸致敏食物。如果BB不能接受母乳,或對牛奶產生敏感,應改飲低敏奶粉或豆奶。如果兒童飲奶後,經常出現輕微屙嘔、略有不適現象,家長別掉以輕心,因為兒童體內可能接觸部分致敏原,令日後治療或斷症更困難。」

Yali

思敏現時避免食煎炸、醃製等刺激性的食物,病情已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