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談日本:日式文學價值

朗談日本:日式文學價值

一篇小說好看與否,應由讀者判斷,但一篇小說值得獲獎與否,則交由評審委員定奪。對於日本一些小說獲頒文學獎,我不太理解評審標準。

昔日看過這樣的短篇小說:有個人瘋狂迷上拿破崙,收集大量拿破崙的古董,放滿自己的收藏室。這個拿破崙狂迷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自稱是拿破崙投胎轉世的人,二人一見如故,但「轉世拿破崙」從此失蹤。後來發現拿破崙狂迷將「轉世拿破崙」製成蠟像,擺放在收藏室。阿刀田高在1979年憑這篇《拿破崙狂》奪得大眾文學獎直木賞,我只能說故事有點小趣味。

還慕名看過另一篇小說:妹妹得知有種西柚含農藥,孕婦食用可能誕下畸胎,但她悄悄地每天讓懷孕的姊姊吃,到了姊姊臨盆那天,妹妹期待會誕下個怎樣的嬰兒,故事就此完結。小川洋子憑這篇《懷孕日記》在1990年奪得日本純文學獎芥川賞。描寫妹妹利用非常手段,將自己的「影響力」加諸在嬰兒身上,變相局部地侵佔了姊姊的孩子,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

在日本,似乎極端地探究人性陰暗面的作品較易獲獎,例如村上龍在1976年憑《接近無限透明的藍》獲頒芥川賞,內容集中賣弄吸毒及濫交場面。我既不是日本人,並自問心智健全,難怪不懂欣賞箇中的「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