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遺傳風險高 病患家屬 腎防有事

慢性腎病的患病率在全球正在持續增加,長期洗腎或等候腎移植為患者帶來困擾。最近有調查顯示,原來腎病患者近親的患病風險較一般人明顯為高,有專家建議,腎病患者親屬應提高警覺,及早接受檢查,避免因延醫而面對洗腎之苦。

因糖尿病而引致的慢性腎病患病率持續增加,據美國研究資料指出,全美國有一成三的成年人有某種程度的腎功能不全;國際腎科學會及國際腎臟基金會估計全球有十分之一人口的腎功能不完全正常。至於本港,現時亦有約7,500名末期腎衰竭病人需要於醫管局轄下的醫院接受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腎臟移植、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平均每一百萬人有1,047人正接受有關治療。

蛋白尿比例較高

香港腎科學會主席雷聲亮醫生指出,過去有研究末期腎病(第五期)近親患病較高危,然而一至四期腎病患者的近親的患病可能性的研究則欠奉。故此,香港腎科學會於2008年至2009年進行了第一至五期「腎病患者近親篩查研究計劃」,共有844人參與研究,他們均是來自11間醫院的466名屬一至五期的慢性腎病人的近親,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及子女。

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腎科主任李錦滔教授表示,研究發現,有蛋白尿的近親比率高達23.1%,比2005年整體人口的3.2%比例高出多倍;而有血尿的近親則有25.9%,比整體人口的13.8%為高,可見腎病患者近親患上腎病的風險較高。

吸煙增患病風險

研究並顯示,慢性腎病患者父母有腎病風險的機會率達55.2%,其他近親則佔33.3%;而年齡愈大,患腎病的風險愈高,超過60歲人士的機會率達七成四、比18至40歲的三成一為高。近親篩查參加者中,吸煙者的腎功能比非吸煙者低5%,有蛋白尿比例亦較高。李教授指出,研究證實一至五期慢性腎病患者的近親應重視檢查,及早發現患上慢性腎病的風險因素。

及早發現和治療慢性腎病不單可延緩甚至防止病情惡化至末期階段,且能大大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因此,李教授建議︰「若家裏有一至五期的腎病患者,其近親應要及早參加篩查,吸煙者要戒煙,肥胖及高血壓者則應控制體重及高血壓,一旦出現病徵就要積極跟進治療,以免病情惡化至末期而深受洗腎之苦」。

糖尿病知多少

糖尿病可令負責過濾血液的腎小球硬化,導致腎功能逐漸衰退及衰竭,造成「糖尿性腎病」。此症是慢性疾病,其初期徵狀是超微蛋白尿,即一天內排出的尿蛋白約30至300毫克,若患者能嚴格控制飲食,遵從醫生的吩咐和指引,超微蛋白尿有可能消失,而腎功能受損的問題仍有逆轉的機會。

不過,若患者長期不能控制血糖,則會到達蛋白尿階段,即每天排出的尿蛋白超過300毫克,此時患者的腎功能已受損,有機會演變成腎衰竭,需要接受洗腎,或等候腎臟移植才能保住性命。

個案分享

46歲的腎病患者簡麗萍,於1989年得知患有腎小球發炎,2003年開始接受洗腎,至2010年1月獲得腎移植。其妹妹簡淑蘭於2008年參加篩查,前往指定門診進行抽血、驗小便和量血壓等檢查。報告發現她有高血壓和血尿,並建議她向家庭醫生作出跟進。簡淑蘭雖然早已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卻一直沒有覆診治療;接受篩查後,始開始接受高血壓藥物治療,現時高血壓得以控制。

Y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