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未有澳門街 先有媽閣廟

題目所言是澳門居民中流傳甚久的一句老話,意思是媽閣廟存在的歷史,比澳門的開埠史還要悠久。葡萄牙人最早來到澳門,是在明朝嘉靖年間的1535年,他們不認識澳門是甚麼地方,就問岸邊的居民,當地人不懂葡語,以為洋人問的是廟宇名字,便回答「媽閣」。葡人誤以為媽閣是地方名,以訛傳訛,澳門就變成了Macau「馬交」。

清代蒲松齡的名著《聊齋志異》中,曾有「紅毛氈」的故事:相傳「紅毛國」被允許與中國進行相互貿易之後,不久,守邊主帥看見他們來的人太多,便禁止他們上岸。紅毛人一再要求:「只要給我們一塊氈大的地方就夠了。」主帥想,一塊氈大的地方容不下幾個人,便答應了。紅毛人得知後很高興,他們很快便把氈放在口岸邊,打開之後,氈就變得有約一畝田那麼大,上面已站着幾百人了。這些上了岸的紅毛人得寸進尺,他們忽然把短刀都抽出來,出其不意發動進攻,搶掠了方圓好幾里地才離開。傳說中的這個地方,就是澳門的媽閣廟附近,紅毛國就是荷蘭。

史籍上雖然找不到這樣的記載,但也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對舶來品的好奇。

400多年前的明朝,國力遠比歐洲的小國葡萄牙強大,嘉靖皇帝禁止洋人在華過冬,所以,西洋人每年在澳門做完生意後,都要離開中國。1553年底,在澳門做了十幾年生意的葡萄牙人,通過行賄明朝地方官員的辦法,首次獲准在澳門過冬,至今年剛好是葡萄牙人在澳門居留457周年。據史籍記載,葡人向地方官員每年行賄500両銀子,這筆錢起初是官員自己「袋袋平安」的,後來因為葡人行賄時被高層官員發現,地方官情急之下把賄銀說成是葡萄牙人向朝廷繳納的地租。從此以後,葡人每年就要向廣東地方政府繳納500両銀子了,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清廷國力衰落,葡人也趁機發難,先是驅逐清朝海關官員、拆毀關部行台,繼而侵佔整個澳門。那500両銀子地租,自然也不再交納了。

胡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