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路中拾遺:生活與藝術

徐志摩在康橋寫下他的不朽名篇之後,於翌年(1922)回國。他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說了一句沒有太多人記得,卻非常真實的話:「我們沒有藝術,正因為我們沒有生活。」

令我們汗顏疑惑的是,要是那年代的人都不算有藝術,不算有生活,那現在的我們又算甚麼呢?

真正會看書會把文學藝術當作生活一部分的人還剩下多少?怎麼說那也是年輕人紛紛獻身文藝、投身寫作的時代啊。現在卻……

正如章詒和所說,這是個怎樣的人民環境?如今大家只顧着奔小康,把所有心力時間都放在追求生活享受去,可是,得到較豐裕的物質硬件,卻失去了生活和心靈藝術等軟件,一輩子只為車子、房子仆心仆命,然後在追求過程中老死,無法真正享到甚麼福就離開這世界,那我們難得活着,究竟是為了甚麼?

貧乏的生活就只能產生貧乏的藝術。徐志摩承認環境對人的影響,卻認為心靈支配環境的可能,至少也要跟環境支配生活的可能相等。簡單來說,即是心靈力量能夠抵禦甚至駕馭環境,一切不過是藉口。要是在生活裏不能實現人之為人的可貴,是對不起自己的表現;在為他人的生活裏不能實現我之為我的可貴,我就對不起生命。

徐志摩相信,盡情發揮人的潛能,展現獨特個性,有意義生活,而非機械式生存,這才是我們生而為人的目標。

至於成就連繫這一切的內在精髓,徐志摩說得很好。他就只說了一個字—愛。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