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歷史城區邊遊邊學

暑假將至,想趁機帶小朋友「遊學」,近近哋嘅澳門是好選擇。這個擁有450多年中西文化交匯歷史的城市,保留了不少古老建築和文物,其歷史城區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沿着路線邊走邊看古蹟,了解背後故事,有如上了一堂通識課。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

至於當中的古蹟包括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大樓、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包括燈塔及聖母雪地殿)等20多處歷史建築。

媽閣廟前地 中西風情

媽閣廟是澳門最古老的廟宇,也是「Macau」之名的來源,要認識澳門的歷史,由這裏開始最適合不過。古色古香的廟宇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轉入左側的媽閣斜巷,會看到另一座別具風格的建築,就是摩爾式的港務局大樓,建於1874年,是當時由印度來澳門的警察駐紮營地。

向前走,是亞婆井和鄭家大屋,前者是葡萄牙民居式建築,也有些具Art Deco風格的公寓式住宅。後者為中國近代思想家鄭觀應的故居,約建於1881年,經過了8年的修葺工程,剛於今年初才重開。

議事亭前地 人來人往

由崗頂前地經東方斜巷往下走,是車水馬龍的新馬路,終日人來人往的議事亭前地就在對面。走在鋪上馬賽克波浪地磚的廣場上,左邊小巷有三街會館,往右望是建於18世紀中葉、採新古典建築風格的仁慈堂;而守在廣場口的,還有建於1784年的民政總署大樓,是座具多種風格的建築。

四通八達的廣場,連接板樟堂前地和大堂前地,聖母玫瑰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盡在其中。落成於1889年的盧家大屋,是澳門20世紀初商人盧華紹的大宅,高兩層,以厚青磚建造,布局仿照廣州的西關大屋,別具氣派。

崗頂前地 歐陸地帶

再往前經高樓街至風順堂街,彷彿進入了歐陸地帶,聖老楞佐教堂聳立在街的盡頭,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屬巴洛克風格,華人稱之為風順堂,有祈求風調雨順之意;背後的三巴仔橫街,是聖若瑟修院聖堂所在,亦同屬巴洛克風格,落成於1758年。

再上,會發現崗頂劇院就在前面,這座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建於1860年,屬古典主義建築,除供戲劇及音樂演出之用,也是當年葡萄牙人社群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劇院的附近還有嬌小搶眼的聖奧斯定教堂、外形典雅的何東圖書館大樓,叫人有置身南歐小鎮的錯覺。

白鴿巢前地 清幽詩意

由人來人往的議事亭前地一轉,去到環境清幽的白鴿巢前地,彷彿是兩個世界,這裏有個澳門最古老、面積最大的公園,園內小山環抱、古木參天,葡國大詩人賈梅士就在公園的洞內,創作了史詩《葡國魂》。公園旁有座兩層高、富南歐風格的宮殿式建築,就是賈梅士博物院的原址,現為東方基金會會址,會址旁還有世遺建築之一的基督教墳場。

公園附近有座聖安多尼教堂,始建於1558年,是澳門三大古老教堂之一,昔日為葡人舉行婚禮的熱門地點,故華人稱為「花王堂」。

東望洋山 風光明媚

旅程最後一站,來到澳門最高點—東望洋山。山巔上屹立了東望洋炮台、燈塔和聖母雪地殿,靜靜見證了澳門百年的變遷。堪稱中國沿海第一塔的東望洋燈塔,有超過140年歷史,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海岸燈塔;聖母雪地殿也有逾380年歷史,保留了17世紀葡國修院的特色,天花呈拱形,並有描述聖經故事的壁畫,特別之處是運用了中國繪畫的技巧,整個畫面是中西文化和藝術的大融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