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6/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路中拾遺:缺點裏的個性

年輕時候讀一些流行作品,常搔破頭皮不明白寫得這麼爛的東西也會受歡迎。起初只懂歸咎於那人夠運,後來曉得是對方懂得計算或者善於媚俗,再長大點呢,倒又有另一番體會了。

德國文豪歌德曾經在一次跟友人的談話裏說,無論哪一個人,本來只從自己的缺點中看出自己的特色,而讀者感興趣的是有缺點但富於個性的作品。當時我先是驚為天人,然後豁然開朗,發現歌德的一番話實在高明。讀者的鑑賞能力不一定都很高,有時他們欣賞你不過是欣賞你的個性,或者粗淺一點的所謂形象。張愛玲說成功的作家不外乎兩個條件:講大家想講的,或者講大家想聽的。大家想聽甚麼想講甚麼有時候不容易揣摩,分寸拿捏不好就成了姿勢難看的媚俗。如此一來倒不如豁出去,不必刻意修飾掩藏缺點,讓自己看來完美而且不食人間煙火—以往我的毛病就在於此。寫得再好,因為太高,因為沒有人味,因為距離太遠,大家就沒興趣了。誰有那麼多時間齋戒沐浴再閱讀呢。

寫作是有缺點,也是有個性的。我的缺點就是我的個性。掩藏缺點,就是掩藏個性。沒有個性的作家,寫得再好,也像精準的機器,如何打動人心肉造的每一個人?乃念及此,我就不再害怕要遮掩自己的缺點,而且不介意向讀者坦承,甚至把自己的匍匐過程寫成書展示人前,只為讓他者感動共鳴,讓我由講自己想講的,變成講出大家心裏想講的。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