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6/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路中拾遺:枕流漱石

夏目漱石這位日本大文豪的作品大家也許沒讀過,名字倒該聽過的。可是他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想不到,竟然跟咱們中國人有關。

魏晉時期,有個叫孫楚的年輕人,有見當時人人崇尚隱居山林,自己也被潮流影響,想找個山躲一下,當起時尚的隱士來,於是就跑去找友伴王武傾訴這志向。他抓着好友人云亦云地把時下流行的那套崇尚自由、尋回自我的說法東拼西湊,豈料卻因一時興奮把「枕石漱流」這句常用語說成了「漱石枕流」。當人口沫橫飛的時候這種事情實在是不會自覺的,所以王武立即打斷他,笑問「石頭也可以漱的麼?怎麼漱迹水流也可以枕的嗎?怎麼枕啊?」

為甚麼這段事迹會被記在《晉書》裏?是因為故事後半段孫楚的急才。他臉漲紅了一下,立即裝作心平氣和,將錯就錯的說,枕着水流,是為了清洗耳朵;用石頭漱口,是為了磨練牙齒啊—辯解之中還能夠把許由「洗耳」的典故化用其中,當中急才與腦筋實在教人拍案叫絕,是故兩人就在鼓掌大笑聲中,讓這個原本尷尬的糗事,成為了後世讚賞的打圓場經典了。

原名夏目金之助的夏目漱石,據說有天因為讀到《晉書》裏孫楚這個腦筋急轉彎故事,對這個「漱石枕流」的典故很是欣賞,於是,就把自己的筆名改為夏目漱石了。相比起來,日本導演馳星周因為喜歡周星馳而把自己的名字模仿倒轉實在沒甚麼大不了,夏目漱石這一段,不管是孫楚和夏目雙方,都顯得更具內涵了。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