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從小吃大:低碳年代

做人要有目標有方向,行事要有原則有態度,這其實應該是「內置」的本能,理應不需教導。但當今時世紛亂,大家慣性善意,很多對自己、對大家的承諾說的容易,但實行起來扭曲變形,或者索性不了了之,從政府到團體到個人,講一套做另一套,非正常習以為常。

所以我們需要反對派、需要激進分子、需要不同聲音,你同不同意人家言論行為是一回事,但以此作為一種提醒、一種警惕,倒是十分正面的一種內部抗衡,真正的進步由此而起。

作為社會上的「進步」力量,也經常通過媒體(或者本身就是媒體)製造事件發表言論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都必須留意的關鍵詞─踏進2010眨眼又三個月了,這一季度耳聞目睹最Hit的關鍵詞,非「低碳」莫屬。

翻開旅遊雜誌,專題是低碳旅遊的實驗版,走一轉台灣城鄉,從隨身行李到出行的交通工具到居住的民宿到一日三餐的飲食,原來完全可以用低碳的節約方式進行。翻開飲食雜誌,一連幾期的專題與本地的外地的有機耕作養殖、生機飲食烹調方法以及食品安全衞生的關注監察相關,也只有這樣時時提醒處處出現,低碳這個學術名詞抽象概念才會真正結合日常生活「活化」起來。不止把低碳兩個字掛在口邊,最重要的是日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