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路中拾遺:小人懷土

基本上《孔子》是一齣把《論語》大部分膾炙人口的金句化為電影對白的電影。熟悉《論語》者會一邊看,一邊感到興奮﹙縱然這興奮是很In Joke的﹚,卻也一邊疑惑,咦?記憶裏這句話好像不是這意思,不是這麼用的吧?

年輕時也曾有過一段日子,對儒家思想深痛惡絕,覺得這是羈勒了我們中國人幾千年的纏腳布,坑害了不少人才與社會發展,可到了我三十年紀,真正拿起《論語》細讀,卻驚覺後世很多我們不滿儒家思想的部分,原來都未必跟孔子真正有關,只是後世統治者搬孔子出來做擋箭牌,借題發揮的借刀殺人工具,以方便管治天下而已。

真正的孔子,是個很喜歡音樂的老人。他認為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性情,更有助教育。孔子出現之前,學在官府,只有大夫以上的貴族子弟方能讀書。然而孔子卻是第一人打破這種階級教育,把教育普及的先驅,凡拿得出十條肉乾來的,一律收為學生,還開創了後世因材施教與活動教學之先河,如今我們常常以為他是最古板守舊的人,其實才不是呢。

電影裏失實的地方,除了對白,還包括最後場景的處理吧。當流離在外十多年的孔子終於回到魯國,他跪在地上,朝故鄉失儀地叩拜哭喊:我的父母之邦啊!當時我腦裏就響起一句《論語》讀過的話:「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咦?如此惦念鄉土,涕泗縱橫,怎可能是孔子的行為?這幕合情卻不合理,合理也不合禮,編劇也未免太大意了吧。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