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路中拾遺:鎖國狀態

很多新相識的朋友跟我閒聊,問我平時在做甚麼,我都說,我平日習慣一個人,寫作、閱讀、做運動,一個人看戲,一個人逛街,不輕易跟人家說心事,也很少跟朋友聚會輕鬆。我認為朋友是可有可無的角色,有家人和愛人就不一定需要朋友。他們聽了都很驚訝,並輕易就認定我是個憂鬱悲觀的人。

內向或者對人生不抱希望,並不等於悲觀憂鬱。不少人像我那樣,其實很享受一個人的生活,時間完全是自己的,簡簡單單,較少是非,也不用為了迎合別人而扭曲自己,被迫敷衍認同,陪笑陪話。像張愛玲,她並不是不快樂,只是有些事情看穿了,就再也無法天真地由衷地投入而已。

漫畫《絕望先生》有一個詞彙叫做「鎖國狀態」,正好用來形容這種人的心態。鎖國原指日本被列強侵入得過分時斷絕一切外交與經濟文化接觸,把整個島國鎖起來的行為,主角糸色望老師就把它用來形容自己的心情,因為害怕被傷害,所以就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有人問他既然如此,幹嗎還到學校上課見人、上班工作呢?

他說,學校就是我的「外島」啊。所謂外島,就是指鎖國狀態時,其中一個不受鎖國規限,被有限度容許跟外國人接觸的地方。

對我來說,偶爾接洽的司儀工作,或者要跟人家開會見面的時候,就是我不得不到外島去的時候了。儘管外面繁華熱鬧,我還是喜歡回去,只有那裏,我才能真正的做回我自己。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