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泡沫的形成,所需條件原來相當簡單,只要有一個資產價格只升不跌的預期或假設,待每個人都信以為真,然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資金匯合起來,把資產價格推高,應驗只升不跌的預期,吸引更多人參與,直至無以為繼,屆時便是泡沫爆破的時候。若然愈多人信以為真,泡沫爆破的後果便愈具毀滅性。這是股神巴菲特對美國次按風暴的見解,並斷言泡沫會不斷出現。

巴菲特在二○一○年,即次按風暴演變成全球金融海嘯後,應邀到美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作證,至於聽證會的具體內容,直至最近才由美國政府公開。巴菲特指出,因為房地產是美國最大的一類資產,也是最容易用作抵押的資產,由於絕大多數人相信房價不會大幅下跌,結果創造了史上最大泡沫。

他表示,房價隨着時間推移會愈來愈高,因為大家都認為手中的美元愈來愈不值錢,這樣便成為資產泡沫形成所需的價格預期或假設。房價上漲不是因為建築成本上升,也不是因為設計精美,而是因為美元不值錢而已。

眾所周知,次按是指一些本應無能力置業的人,卻輕易獲得按揭貸款買屋。巴菲特的言論,從另一角度指出房價「只升不跌」的預期,在危機中扮演的角色。這與另一投資名宿索羅斯的反射性理論不謀而合,當「投資偏見」與市場互動,便會不斷強化並產生羊群效應,令市場朝單一方向走,最終以爆煲收場。

事實上,美國的次按明顯並非來自真正用家的實際需求,而是被房價不斷上升的預期所主導,次按貸款又被層層包裝成不同等級的衍生抵押證券,當還款能力終於與現實脫節,房價不斷上漲的預期破滅,最終釀成大禍。

再看股市,情況如出一轍。股市主要由投資、投機、對沖及套戥等各有所需的參與者組成。當投機佔主導時,市場波動會加劇,方向漸成一致便會逐漸形成泡沫。

在經濟繁榮時期,信貸擴張令貨幣供應大增,吸引大量散戶跟風,他們對「今時不同往日」的講法深信不疑,並隨着資產價格上升而不斷得到加強,衍生工具以及槓桿交易逐漸受到熱捧。隨着泡沫不斷膨脹,聰明資金開始醒覺並率先撤退,令市場呈現膠着。隨着違規事件曝光,或金融機構深陷財困等消息,市場開始恐慌,觸發逃亡潮,泡沫爆破。

可見市場升跌自有規律,房地產和股票如是。雖然道理人人皆知,但投資者的心理其實就是從眾心理,市況向上一齊谷起泡沫,市況向下則爭相逃命,互相踐踏。巴菲特感嘆說:「我們將看到泡沫陸續出現,我意思,這是毫無疑問的。」過去幾年,環球央行不斷放水,眼前又有眾多泡沫等候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