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A股一直存有「政策性」樂觀的心態,因為筆者知道內地太需要強大的股市,一個可以允許企業融資的股本集資平台。在兩會後,需求更為突出!

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讓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而「十三五」規劃更是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發展,能夠有更多的資金進行股權投資,減少企業對借貸槓桿的依賴性。的確,目前內地直接融資佔比較低。

緩和社會槓桿風險

參考《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顯示,中國全社會總槓桿率更呈現猛升的情況。截至一四年末,非金融企業的債務餘額約為95萬億元人民幣,非金融企業槓桿率由○八年的98%,提升到一四年的149.1%,大升51%以上。而非金融企業負債佔GDP比重則從○七年的195%,上升到一四年的317%,上升122個百分點。內地資本市場的融資分流功能未能發揮,整體經濟的槓桿率偏高,國家希望透過資本市場的發展,減少企業過分依賴借貸槓桿。

為何內地的槓桿率偏高?首先,內地的國民儲蓄率過高。外國的儲蓄率一般在20至30%左右,內地去年的儲蓄率在46%上落。高儲蓄率導致資金多流向銀行信貸和債券市場,這就導致內地的債務率高於其他一些國家。其次,內地的股本市場發展較晚,故此資本市場總體融資比例較低,民間融資也相對薄弱。最後,自改革開放後,內地財富發展的速度比較快,但整體而言,民間財富的積累相對少,所以將民間財富轉化為股本投資的空間也比較小。

以上因素疊加起來,導致內地的借貸比例偏高,以及形成高負債的問題。國情特殊,內地企業過於依賴銀行,若企業出事,銀行自然同步會出現問題。

促進金融體系發展

故此,國家必須加快發展資本市場,讓國民儲蓄進入股本市場,降低債務佔GDP的比重。不過,A股表現欠佳,國家領導人也理解大家對股市波動的擔憂。中央政府必須消滅系統性風險,防止經濟出現大問題。過去一年,中央政府正加強一系列改革管理、規範誠信等工作。內地監管部門亦正加強監管,強化金融市場的薄弱環節,嚴防股市、匯市和樓市等各類性風險,以穩定市場的信心。

下一步就是豐富融資管道,內地雖有眾多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但國家很大,就算以目前內地的金融業規模,依然沒法提供全面的多層次金融服務,未能滿足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所以國家必須豐富金融機構體系,讓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全面發展全中小微金融組織,規範地發展互聯網金融。同時,A股作為內地市場的融資旗艦,更是必需振興,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