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樓市成交明顯轉旺,相信是經過幾個月淡靜後,購買力終於復出。樓價跌跌不休,新盤開價例必貼市,而二手市場亦有價講,刺激「餓樓」多時的買家加快入市,成交小陽春乍現。然而,本港經濟增長乏力,新盤供應持續增加,在諸多負面因素下,樂觀情緒能維持多久真的很難說。

根據代理數字,三十五個主要屋苑上周成交大增逾七成,創三十五周新高。當中,換樓、上車及投資需求皆有,成交集中在逾五百萬元的中價物業,屬於指標屋苑的美孚新邨,更有投資者斥近一千九百萬元連掃三伙,情況確是很久未見。

當然,隨着樓價從高峰回落,租金回報自然較以往吸引,理論上會令物業的投資價值開始浮現,在一定程度上更可對加息起對沖作用。相比樓價的跌幅,本港住宅租金走勢算是平穩,如不計較樓價下跌的風險,買樓收租的回報,的確比存錢在銀行收息高很多。

然而,樓市的負面因素始終揮之不去。早年熱錢流入谷高樓價,即使近期回調,仍遠超一般打工仔的負擔水平。而且,經濟前景暗淡,裁員壓力不減,上車及換樓需求能否持續,是有疑問的。另外,美國已踏入加息周期,正回收市場流動性,而早前人民幣大幅貶值,亦令到內地客卻步。

在住宅新供應方面,多年來供應偏低的局面已被打破,政府表明未來會繼續積極推地,穩定住宅供應。政府在新財政年度賣地計劃,共有二十九幅住宅地可提供一萬九千多伙,為一○年以來最多。下年度鐵路及市區重建局項目可提供四千八百四十及四百八十伙,連同私人重建或發展項目,可供興建約二萬八千伙。

當麵粉供應源源不絕,做麵包的自然要趕快出爐。新盤供應不斷增加,已是不爭的事實。地政總署數字顯示,上月新申請預售樓花的新盤共有五個,涉逾一千五百伙,創七個月新高。市場估計,今年批出預售樓花的單位將高達一萬三千伙。在「去貨」壓力下,發展商開價勢必步步為營,以不同優惠爭奪購買力。

面對種種客觀因素,市場上認為樓價無反彈空間的人不少,因為成交雖增,但新供應可能增加得更快,難怪不少意見呼籲政府撤銷辣招稅。其實,樓價回調有利市民上車,政府自然樂觀其成,相信現階段不會積極研究減辣。

整體樓價較去年高峰期已錄得一成跌幅,跌至不少買家可負擔水平,成交增加可以理解,個別屋苑樓價出現技術性反彈亦不足為奇。不過,買家的心理普遍是「寧買當頭起」,在樓市未有明確方向前,通常會持觀望態度,若單單看到成交出現小陽春,便對困擾樓市的負面因素視而不見,推斷樓市有條件掉頭回升,未免低估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