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政策轉向,目標由昔日勞工密集型工業轉型至智能工廠,即所謂「中國製造2025」,影響已日益顯現。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劉展灝估計,從一四至一七年間,該會3,000家在內地設廠的港商會員料將會有一成,即300家因而倒閉。

內地製造業轉向智能化,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劉展灝估計,部分港商將被迫撤離。(設計圖片)

國務院「中國製造2025」

港貨櫃吞吐量

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劉展灝預計,未來一段日子,港商(主要是代工商)被迫撤離內地的情況將會持續出現。他並指:「環球經濟向下,各個行業都難做,工業也難避免受牽連。但相信中國國策目標『中國製造2025』其實能助港商回流,例如一件高級時裝,數十個工序中或能有十個工序能在香港做到,也有助港商。」

他承認,低增值的OEM代工生產其實在數年前已走下坡,未來只會愈來愈少,愈做愈細。

製衣廠遷東南亞自救

由於無法跟上內地工資不斷增長的腳步,香港聯業製衣(TAL Group)行政總裁李國權指出,集團決定於今年關閉其中一間僱用2,400名工人的內地廠房。他形容,薪資水平的不斷上升正在拖垮低成本消費品製造商。該集團為國際著名的服裝品牌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ic)和J. Crew等生產褲子。他續稱,集團計劃今年將褲子訂單從中國轉移到馬來西亞生產。

事實上,聯業製衣的經歷正正反映出在華製造商正面臨艱難決定。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曾是服裝和玩具等廉價商品的世界工廠,而今則正在努力向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等高價值產業過渡。中國政府近年一直主張工業自動化,去年國務院正式頒布了目標在二○二五年實現初步再工業化的計劃。

玩具業拓品牌求存

香港玩具協會主席湯誠正表示,玩具業本身是一個相當成熟的行業,早在五至十年前開始,廣東省已開始提倡高增值生產,玩具業的生態於當時已開始轉變,內地設廠的港商意識到此變化,故近年力求創新變革,部分廠商的業務不再限於代工生產,轉而開發個人品牌,或與其他公司合作設計產品,以拓展中國內銷市場。

他指,為迎合時代發展趨勢,廠商亦積極生產配合科技的新型玩具,反應相當不俗,故此次中國政府提倡再工業化,港商可借助政府支持,繼續發展高科技玩具。不過,他強調,傳統玩具並不會因科技發展而被取代,有其自身的存在價值。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及美羅針織董事長林宣武則表示:「『中國製造2025』是個Terminology,指的是令工業更進一步,例如如何令提高產值、質量等,以提升競爭能力。整個行業也會向好,是知識型的投資,加入自動化、機械化元素。就如中國浙江,當地不少廠商已入購新紡織設備,更先進和優質。」

中小型企業國際交流投資協進會會長趙志雄則認為,一個國家不能只側重高增值產業,他指:「我認為中國能為低增值貨品設立一個商貿區,解決廠商倒閉問題。只集中高增值產業這樣可不行。」他又指:「從前最高峰時期,單計東莞已有3,000多間玩具廠商,但現時東莞和深圳合計僅1,000多間,可見愈做愈差。」